用户名
密码

史瑞娣探究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瑞娣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雨涵

    丰义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闵朝花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可馨

    高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浦苏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亚好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庆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阅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娟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云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缓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颜大慧

    潘汉年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军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雷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佳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作者:张雷  日期: 2025-04-03  点击: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出有深度问题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挖掘问题,能让他们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理解问题。例如,在教授 “物体的沉浮” 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有的船能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却会沉入水底呢?” 又如,在学习 “热传递” 时,问学生:“为什么冬天我们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的热量是怎样传递到我们身体上的呢?”
引导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进而引发深入思考。比如,在学习 “植物的生长” 时,可以问:“同样是种植在花盆里的植物,放在阳光下的和放在阴暗处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 在教授 “动物的习性” 时,提问:“猫和狗都是常见的宠物,它们的睡眠习惯有什么不同?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实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和实践。例如,在进行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时,可问学生:“我们在实验中改变了物体的重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呢?通过实验你发现了摩擦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呢?” 又如,在 “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的实验中,提问:“当我们把杯子倒扣在水中时,杯中的纸团为什么没有湿?这说明了什么关于空气的性质呢?”
鼓励质疑假设: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结论或现象进行质疑,并提出自己的假设。例如,在学习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时,可以问学生:“我们都知道地球在自转和公转,那么如果地球停止自转或者公转,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 在教授 “声音的产生” 时,提问:“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的情况呢?你能大胆假设并尝试寻找证据来验证吗?”
追问拓展延伸: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通过追问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例如,学生回答了 “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后,教师可以追问:“那么在这三个条件中,哪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最大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又如,在学生了解了 “光的反射” 现象后,追问:“光的反射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镜子、潜望镜等,那么这些应用是如何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呢?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光的反射原理呢?”
跨学科融合: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出综合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 “岩石和矿物” 时,可以结合语文知识提问:“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岩石和矿物的诗句,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句诗描写的是哪种岩石或矿物的加工过程呢?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在学习 “动物的行为” 时,结合美术知识问学生:“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外形和行为特点,你能根据动物的行为特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它们的生活场景吗?在绘画过程中,你是如何体现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