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史瑞娣探究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瑞娣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雨涵

    丰义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闵朝花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可馨

    高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浦苏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亚好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庆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阅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娟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云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缓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颜大慧

    潘汉年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军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雷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佳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借助obe理念 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为主设计《人的呼吸和消化》教学

作者:张云  日期: 2023-04-24  点击:
借助OBE理念 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为主设计《人的呼吸和消化》教学
(一)借助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索方法。“呼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做的一项体力运动,学生对这一运动有了相当的认识,但是对于呼吸的器官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意识到呼吸和它的功能。按照 OBE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的含义及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技能;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对事实尊重的科学态度。
2.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分组实验材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实验用石灰水、自封袋、气球;教师材料:气球 、火柴、石灰水、自封袋等。
3. 教学过程
【认识呼吸器官】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什么,你认为我们的呼吸方式是怎样的?
生答呼吸器官,老师在黑板上记下了
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里有什么器官,我们不能打开,老师已经给你们提供了一份人体的结构图,你们可以在上面画一圈。
学生完成绘画后,通过实物进行沟通,达成一致,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系统。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呼吸的全过程。首先,空气从何而来?鼻子和嘴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鼻子里面长着一根鼻尖,可以挡住灰尘,但是嘴巴就不行了。还有,你的鼻子呢?对于粘液,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病菌,保持鼻子的湿度,同时也能让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因此,我们通常使用鼻子进行换气。
进入鼻腔之后,空气进入喉咙(对空气有调节和清洁作用),进入气管、支气管(可以清除异物,调节空气的温度,调节空气的温度和防御力),进入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然后再出来,怎么出去?又原路而去。(不要解释位置,也不要说器官结构)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
人体的气管位于人体的胸部,其外表是一圈圈,富有弹性。气管由上而下,形成许多细小的支气管,就象一根树枝。肺部位于胸部,分为两个部分:左侧和右侧。肺是有弹性的,里面有许多细小的气泡。肺泡腔是中空的,与小的支气管相连,可以装进空气,里面有许多细小的血管。
【设计意图】以学生对呼吸器官的模糊性的理解为基础,结合图形说明和说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呼吸器官。
【吸什么呼什么】
你看到我们吸入的和吸入的都是无色的,你们认为它们是相同的气体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自己的观点。
我们吸入和呼吸的是一样的吗?有些学生说相同,有些学生说不同,那么究竟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着火柴点着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不一样。具体描述:一根火柴会在空中持续很久,直到完全熄灭。在喷气的瓶子中,它只会持续一小会,然后迅速地被扑灭。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成分是不一样的。
(二)结合学生实际 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1.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们,或许已经了解到了呼吸加速、肺活量的概念,但都是表面的,零散的,模糊的。至于肺活量和锻炼之间的联系,大多数三年级的孩子都不知道。因此,这门课程的重点在于:(1)运用“探索”的方法,考察运动和气息之间的联系;(2)了解肺的尺寸,通过游戏,讨论,改进;制作简单的肺活量仪,自测肺活量等,逐渐协助建立;(3)针对肺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主要是在数据比对、分析、阅读资料等方面进行辅助。
2.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和肺活量记录表;
每组学生准备:5L空塑料瓶一个,水槽,水,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软管,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课件;气球、肺活量电子检测仪等。
3.教学过程
【导入】
在新的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一项问卷调查:哪位学生平时喜欢锻炼?请把你的手举起来。(还不少,很好)
锻炼完之后,你们觉得怎么样?——(心跳加快、喘不过气来、很累、口渴、想休息、......)
你们所说的那些感受可以总结为:呼吸困难,呼吸加速,是吧?——(对)
似乎,锻炼和呼吸有关。本节我们将以资料为基础,藉由多个资料,来探讨动作与呼吸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真实情感入手,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
经过前一节的课程,我们了解到,一呼一吸才算呼吸一次,呼(反复三次)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认知,保证他们能够更精确地思考呼吸的频率。想想看,在冷静的时候,一分钟可以呼吸几次?——(20、25、30、45……)
怎样知道大家的猜的对不对呢?——(测量一下)
好,我们用量度的方式来检验,让每个学生都带上一张记录单。首先,我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每分钟的呼吸数。在老师说要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在心里默念自己的呼吸,然后将自己的数据写进表格里。
(温馨提示:一呼一吸算一次,一分钟时间哟!)
将自己的呼吸频率和自己的猜测进行对比。学生们互相比较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点什么。(10岁的孩子,平均每分钟呼吸不超过25次)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可以对同一组数据进行多次测量,通常为3次。
【设计意图】因为时间限制,很难保证一节课同时进行3次测试,同时比较整个班级的数据;不过,这需要学生们对自己的实验有足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