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2.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班级记录表、呼吸相关科普视频、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渲染: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呼吸,知道了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
(出示图片)我们每天都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离不开的。调取学生上节课的学习,重现呼吸过程的认识。
观察图片,激发学生思考 重现呼吸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聚焦
问题:在运动状态下和平静状态下呼吸会有什么变化呢?
问题: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上体育课后呼吸比原来变快了。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三、探索
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呼吸过程,知道我们无时无刻都进行着呼吸。呼吸过程中我们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
问题:这个同学说的到底对不对呢?
出示: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柱状图
教师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我们还能从图中看出来有多种气体。
强调要点:对比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多少。
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
讲解: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在生活中我们呼吸快慢是变化的,都有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快慢呢?
介绍过程:首先,我们静止时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为了更准确请大家至少测量3次。
结合生活经验,你能说说有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次数?
做有可能改变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固定时间内的呼吸次数。(测量3次)
班级分析数据
结论:运动可以增加呼吸次数。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满足身体所需氧气。
思考,回答: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
观察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
观察回答:我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吸入量和呼出量变化很大
倾听,认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思考: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快慢
测量平静状态下呼吸次数
跑步、跳绳、快速上楼……
测量运动状态下呼吸次数 调取学生元认知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认识氧气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真实的感受到呼吸次数的改变,注重实验的结论
四、拓展
1.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很多器官共同完成的。呼吸次数的改变带动着心跳次数的改变,增加身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3. 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认识生命活动是由多器官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