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养昆虫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能像科学家一样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4.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教学重点
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使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画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从生到死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为日后建立昆虫变态的概念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蚁蚕、桑叶、纸盒、毛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丝巾,请学生猜猜丝巾是什么材质的?
2.播放《蚕的一生》视频。
3.通过视频大概了解了蚕一生的变化,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如何养蚕吧!
二、如何科学地养蚕
1.首先,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你们觉得蚕宝宝什么条件下会从卵里出来呢?
2.学生可能会猜测需要的时间,也可能会猜测季节。
3.最近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春天来了,天气在慢慢地变暖和,我们把蚕宝宝带回家以后要每天观察,看看你的第一只蚁蚕在哪天孵出来,什么时候所有的蚕卵都孵出来了,把孵出的日期记录下来。
4.在我们等待蚕宝宝孵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前给蚕宝宝们准备一个“家”,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房子”适合蚕宝宝们生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为蚕宝宝们设计一个“家”,先画出设计图、列出需要的材料清单。
5.学生用带来的纸盒、纸板、白纸、剪刀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小房子”。
6.同学们做的“小房子”都十分地精美,房子建好了我们还要装修。其实我们蚕宝宝的要求不高,如果你们可以在纸盒里铺一层干净的纸,再给纸盒的盖子上打几个小洞,蚕宝宝就会非常满意啦。
7.展示蚁蚕照片。等蚕宝宝们从蚕卵中孵出来了,我们就可以给它们搬进新家了。可是蚕宝宝这么小,好像一抓它就会把它捏死,我们要怎么让它们住进新家呢?
8.请小组内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怎么挪动蚕宝宝。
9.教师展示挪动蚕宝宝的方法。
10.蚕宝宝吃什么才能长大呢?
11.学生可能会说吃树叶,也可能知道蚕吃桑叶。
12.我们可以先在纸盒里的纸上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13.我们把蚕宝宝安置进新家以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对,我们还要记得每天为它们清除粪便、换桑叶,并且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三、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1.现在我们知道了怎么照料蚕宝宝,那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在孵出蚕宝宝之前,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发放蚕卵。请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卵。
3.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汇报观察结果。
4.科学实验过程是少不了实验记录的,观察实验也一样。请同学们打开科学活动手册第9页,在第一个小框里写一写你观察到的蚕卵的样子。
5.蚕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为了准确的记得蚕宝宝在哪一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需要在每天观察的同时要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日记。
6.我们平时写日记的时候,都会写些什么呢?
7.学生回答:日期、天气、做了什么事情等。
8.我们的观察日记贵在坚持,同学们一定要坚持每天记录。在每天的观察日记中首先要写明日期和天气情况,然后要描述你观察到的蚕宝宝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和前一天比起来蚕宝宝有什么变化。记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图片、画图等等都可以。
9.当蚕宝宝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蚕宝宝身体的长度在变化,长度的变化要怎么记录更好呢?
10.学生回答:要记录蚕宝宝身体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11.可是蚕宝宝软软的,还会缩成一团,怎么量它的长度呢?
12.我们可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它的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然后连接头部尾部的两点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分别从住、行、食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科学的养蚕,同学们可以把老师发放的蚕卵带回家,耐心地等待蚕宝宝孵化出来,然后让它们住进你们为它建造的家。
2. 在养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每天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并向科学家一样记录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0.养昆虫
住:纸盒、纸、打孔
行:毛笔、刷子、
食:桑叶
记日记:日期、天气、外形、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