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勇 辉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勇辉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戈瑶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永祥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云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红燕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君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金花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梅芬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珂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小洁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云量和雨量

作者:曹戈瑶  日期: 2025-02-23  点击:

17.云量和雨量


【教材分析】

《云量和雨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测天气”的第2课。本单元四课是按照“由分到总”的结构来安排的。本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一级主题:云量、雨量的测量。

本课首先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划分云量的方法——四分法。接下来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测云量与雨量的关系。教材分为云量与天气和降水量两个部分,分别用图片、示意图、表格等方式介绍了云量、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等级表。

学习了云量和雨量之后,讨论判断雨的大小,知道雨是可以测量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明确雨量器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对一周的雨量做测量和统计。本节课由于可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记录户外降水量数据,需要学生将制作好的雨量器带回家,教师提前考虑好材料准备和时间。

最后认识到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和坏处。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云量不熟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云量的观察较少,有时更多的关注云的形状,对于云的多少,特别是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并没有太多关注。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晴天、多云、阴天这样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但是更多的是用这些词来描述整体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根据云量来进行判断,学生会通过用手感知、听雨声音的大小、看积水的深度、雨花蹦溅的程度来判断降雨的大小,通过自己的出行或看到的新闻画面知道降雨对人们的出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学生对于云量、雨量的认识往往是不科学规范的,对于气象学上的云量及雨量的检测方法都不是很熟悉,而降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认识仅有影响出行的感性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云量和降雨量。

2.知道降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

1.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

2.会做雨量器,并且会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

科学态度:

1.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降雨的对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

2.知道面对恶劣天气要做要好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做一个雨量器,测一测雨量。

教学难点:说明云量和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材料。喷壶

学生材料:每组实验材料包

(塑料瓶、刻度纸、透明胶带、剪刀、小刀、喷壶、托盘、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预测天气我们一般通过什么渠道知道呢?观看《天气预报》

2.思考:它告诉了我们哪些天气的信息。

3. 小结:同学们说的降水、气温、云、风等称之为气象要素。气象局将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降雨的多少叫作“雨量”。 而晴转多云、多云、阴等是用来描述云量的气象用语;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等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云量和雨量。

[设计意图:通过天气预报的词语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二、介绍云量

1.出示:屏幕上有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的?

3. 追问:其他同学呢?还有什么方法描述云量?

4. 介绍:确定云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气象学家通常是将天空看成一个圆,将其分成若干等份,以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我们可以将这个圆分为四等份,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 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5练习:请看PPT上的这几张图片,判断是什么天气?

生:第一张是晴天,第二张是多云,第三张是阴天。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教师讲解、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达成学习目标。]

三、雨量与降水强度

1. 观察: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说说理由?

2. 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出雨下得有多大?

3.思考: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

4. 出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收集雨水的量具,这个量具就叫做“雨量器”。雨量器到底长什么样呢,请看课本上给的简易雨量器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教师讲解、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达成学习目标2。]

四、制作雨量器,测量雨量

1设计:观看制作视频

2交流:注意事项。

3制作:分发材料,小组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雨量器、教师讲解、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模拟下雨,达成学习目标。

五、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和坏处

1.提问:我们一起认识了测量降雨量的过程, 下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

2.预设:有利方面(生产:农业得到灌溉,工厂工业用水。生活:水库充沛,人民生活用水)

3. 追问:下雨有这么多好处,一直下雨可以吗?

(预设:观看视频《洪涝和干旱》,补充去年郑州洪水相关资料。)

4.小结:雨量的多少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是有利有弊的,洪涝和干旱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常常无法估量。

5.拓展:请大家回去收集云量与下雨相关的谚语及文学作品,并琢磨背后的道理。

   拓展:改进并测试雨量器。试着记录一周的真实的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