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勇 辉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勇辉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戈瑶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永祥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云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红燕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君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金花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梅芬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珂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小洁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空气有质量

作者:刘君丽  日期: 2024-01-22  点击:

《空气有质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感知到验证,逐层深入地安排了三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放掉平衡木棍一侧气球内的空气,发现平衡木棍不再平衡,来感知气球内的空气有一定质量。

第二部分,两个有梯度的活动,先在认识物体有质量的基础上再认识空气有质量。第一层次的活动是通过电子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就是物体的质量。第二层次的活动是称量瘪皮球的质量,再给气球充气,称量充气后皮球的质量,从而得知皮球内空气的质量,感知空气有质量,且空气的质量比较小。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体会人类对空气质量认识的科学发展史。

二、学情分析

由于空气透明、无色、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特点,且空气相较地球上其他可见、可感的固体、液体而言,质量极轻,因此学生极难感知空气的质量。鉴于空气的特性及学生的生活感知基础,本课从有形物体有一定质量再到无形的空气有一定质量,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基础,建立空气有质量、只是质量较轻的科学认知。

三、学习目标

知道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就是物体的质量;

会通过称量、计算,知道空气有质量;

感受人类对空气有质量的科学认识的发展,体会实验对科学研究、科学认知的重要作用。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有质量,且空气的质量较轻。

难点:1.会使用电子天平称称量物体质量。

2.能使两边系有充气气球的平衡木棍达到平衡。

五、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教学课件、铁架台、平衡尺或木棍、两个吹好气的差不多大的气球、棉线若干、3个回形针、2500ml水、2个带盖500ml空瓶

学生实验:铁架台、平衡尺或木棍、两个气球、棉线若干;电子天平称、石头、小铁块、木块、塑料泡沫块、羽毛、棉线、剪刀、加大加厚垃圾袋、一盒回形针、2500ml水、2个带盖500ml空瓶

六、教学过程

(一)实验感知“空气有质量”。

1.出示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一样多气的气球,木棍保持平衡。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气球差不多大或一样大、木棍平衡)

追问:气球为什么会一样大?(气球内的空气一样多)

【意图解析】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思考气球内地空的量使一样多的,为之后放掉气球做观察感知的伏笔。

2.展示放掉平衡木棍一侧气球内的空气。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不平衡)

追问:为什么放掉平衡木棍一侧气球内的空气,木棍不再平衡?(两侧气球内的空气不一样多,所以木棍无法保持平衡)

追问:两侧气球内的空气不一样多,木棍就无法保持平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空气有一定质量)

强调: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其实就是指物体的质量。

【意图解析】由于这个活动学生自主操作存在较多的困难:气球吹到差不多大小、将吹大的气球口绑绳子扎口、调节保证木棍平衡……因此由教师演示,学生也能看到清晰的现象,教师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气球的大小是否差不多或者一样,仍然可以调节使木棍保持平衡。但如果气球大小不同,学生由于没有杠杆原理的知识基础,所以在理解上要存在一定困难,为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气球内的空气有质量上”该实验尽可能保证气球大小差不多。同时还需要强调:我们平时说的物体的重量,其实就是指物体的质量。

(二)实验称量并计算空气质量。

活动一:认识物体有质量。

1.空气真的有质量吗?你知道还有哪些物体有质量?

2.图示呈现6种待称重的物体:石头、小铁块、木块、塑料泡沫块、羽毛、棉线团。

要求:从材料盒中拿出这6种物品,用手掂一掂,把这些物品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序,并将名称依次填写在记录表种中,注意其余材料都不要拿出来。

【意图解析】在前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已经意识到空气有质量,但是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中却从来没有感知过“空气的质量”,因此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再提供6种常见物品给学生掂一掂,感知一下物品时有质量的。同时也隐藏着“空气无法用掂一掂的方法感知质量”的对比感知。

3.出示电子天平称。

提问:接下来,我们就使用电子天平称,给这些物品秤重。你会使用电子天平称称重吗?

学习天平称使用方法:

开电源  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归零    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前显示为“0”。

称重    将要称重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数。

4.领取天平称,给物品称重并记录。

学生汇报各物品的质量。

5.图示呈现6种物品。

提问:有没有比羽毛更轻的物品?在这6种物品中,你能找到比羽毛更轻的物品吗?

要求:取出材料盒中的剪刀,剪一小段,称重读数。

6.为什么电子天平无法称出一小段棉线的重量?却能称出一个棉线团的重量?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让学生再掂一掂、比一比的基础上称一称,进一步明确“物体有质量”,再通过寻找比羽毛更轻的物品,来感知“棉线团的其中一小段质量很轻”无法称重,但是一个大棉线团、即很长很多的一小段棉线在一起却可以称重,为学生后面给空气称重想办法做伏笔。

活动二:称量并计算空气质量。

1.刚才我们给6种物品称重,也试着给一小段棉线称重,你有什么发现?

2.假如我们要给空气称重,你有什么办法?

3.出示一个加大加厚的垃圾袋。

提问:用它你能给空气称重吗?

4.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皮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为什么要称一称充20下空气的,还要再称30下空气的?

学生领取材料,实验并记录。

汇报称重结果和发现。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从“一大团棉线”到“一小段棉线”的称重中获得给空气称重的方法,再提供加大加厚垃圾袋和绳子,梳理称重的方法,从实验中认识“空气有质量,空气质量很轻。”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发展史。

1. 出示《空气的质量》阅读资料。

提问:其实,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称出了一袋空气的质量,古时候的人们,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空气有质量,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空气有质量的呢?空气的质量到底是多少呢?请你阅读资料并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交流。

2. 拿出2500ml水、2个带盖500ml空瓶。

解说:阅读材料中提到“1升”,1升是多大的空间呢?就是2500ml矿泉水瓶子内的空间,2瓶空气空气有多重呢?材料盒里每人取3枚回形针,掂一掂,1升空气的重量就和3枚回形针的重量差不多。

学生感知3枚回形针(1升空气)的重量。

拿出2瓶水,要求:再掂一掂1升水的重量。

小结:空气有质量,但空气的质量真的很轻很轻。

3. 空气有质量,而且很轻,但我们的身体上方有很多的空气,为什么我们还是感知不到它的重量呢?

【意图解析】学生阅读材料后,让学生再通过实物感知,可以让学生对于空气有质量,但质量很轻有更为直观地感受,对空气的质量也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4.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视频:《空气有重量吗?它到底有多重?》了解空气质量的知识。

   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对空气的研究、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学习空气,多思考,多动脑,一定能发现空气更多的特点。

【意图解析】学生在了解了空气有质量后,进一步通过视频,能更加形象生动地解开“我们为什么感知不到空气地质量”这个巨大的疑问。

七、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课题)

铁块   石块   木块   棉线团      塑料泡沫    羽毛(轻)      

                                                          有质量

空气(很轻)

 

八、实验记录单

  《空气有质量》研究学习记录单

一、给物品称重。

1.先把这些物品(石头、小铁块、木块、塑料泡沫块、羽毛、棉线团)由重到轻排序填入下表。

2.用电子天平给物体称重并记录。

物品名称

 

 

 

 

 

 

重量(克)

 

 

 

 

 

 

二、给空气称重。

NG9$(I]K9DL(BVW%4[MK$)U

结论:空气(有    没有)质量,空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