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什么是能量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具体事例,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位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势能。
3.探究实践: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情境中动能和势能的具体表现;探究能量有大小。
4.态度责任:认识到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能量的作用,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现象,认识能量
1.谈话: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时刻充满着繁忙与精彩。
2.播放视频,讨论:
(1)这些物体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
(2)为什么有了风、电和热空气,就能让这些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
3.归纳:能量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4.出示图片(弹吉他、踢足球),讨论:这些物体有能量的存在吗?为什么?
5.讨论:你是怎么判断这些物体有能量呢?
6.汇报,归纳:能量看不见,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8.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工作或运动,也需要能量?
(二)做撞棋游戏,体验动能
1.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撞棋游戏感知能量,进一步感知能量的存在。
2.游戏规则: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3.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4.出示思考题:
(1)棋子为什么会移动?(2)是谁在起作用?(3)什么情况下B棋子运动的距离更远?
5.学生分组游戏、观察与思考。
6.师生讨论与分析。
7.出示图片,讨论:这些事物具有动能吗,分别表现在哪里?
(三)小球反弹实验,体验势能
1.思考: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动能,它们会具备其他能量吗?
2.出示图片,交流:你认为这把弓、这位运动员具有能量吗?
3.出示一个皮球,谈话:让我们继续来做一个小球反弹实验。
4.出示实验要求:让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比较球的反弹高度。
5.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6.出示思考题:
(1)手动开后,小球为什么会下落?是谁在起作用?(2)小球为什么会反弹?是谁在起作用?(3)让球从不同高度落下,什么情况下小球反弹的高度会更高?说明了什么?
7.出示实验记录表:
下落高度(米) |
反弹高度(米)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最高高度 |
|
1 |
|
|
|
|
0.5 |
|
|
|
|
我的发现:
8.学生实验,完成观察记录。
9.交流汇报。
10.出示图片(拉开的弓、准备跳水的跳板运动员),讨论:现在你认为这把弓、这位运动员具有能量吗?(势能)它们的势能又分别体现在哪里?
11. 出示图片(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提问:这些物体具有势能吗,分别表现在哪里?
12.讨论:说一说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具有势能?
13. 讲解: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课
1.交流: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是能量”,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2.谈话: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物体还具有哪些其他形式的能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