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勇 辉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勇辉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戈瑶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永祥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云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红燕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君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金花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梅芬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珂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小洁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作者:王小洁  日期: 2023-02-16  点击:

             

   教材简析 

在第四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其结果才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将引导学生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但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1.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等长;2.可重叠组合;3.可测长度,也可测量高度;4.10个一组方便计数;5.小立方体的边长接近1CM,非常接近国际标准单位。

本节课将选择同一物体进行测量,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小立方体的优势学生可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也能在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同学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使比较有了实际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为第5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第5课中,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学生会明白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能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方便表达和交流。当学生们粘接叠加立方体时,他们将发现立方体是一种更具优势的工具,可测量水平长度,还可测量竖直高度,还可以十个为一组方便测量和计数更长的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更方便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计量大数量的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关注同伴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能进行分析。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通过选择标准单位进行测量,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选择小立方体作为单位标准物对桌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效率

难点:能体会到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块橡皮擦(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木棍。

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上节课班级记录表,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

1.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的记录表

我选的物体

测量结果(个)

桌子长度

桌子高度

橡皮

7

8个半

小棒

6

7个半

回形针

21

23个半

小立方体

31

34

2)上节课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结果不同,不能进行比较,需要统一用同一长度的物体作标准物进行测量。

(板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2.选择测量标准物

(出示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

1)这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测量比较好呢?

2)分组讨论。

 3)全班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不同标准物的优缺点

提问: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希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说出观点产生的依据)。

 4)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小立方体的优缺点

优点

1.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

2.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

3.比较小,减小误差,更准确。

缺点

1.只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测量的速度较慢;

2.首尾很难做到真正相连。

 

     二、探索:测量桌和讲台的长度(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每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

1.预测桌面的长度

1)提问: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我们的书桌大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呢?

2)学生观察桌面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表格中。

2.制作组合立方体

  1)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

  (此问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可提前问,减少组织教学的难度。)

   可以将10个小立方体,用透明胶带粘贴成一组,然后测量,可以提高测量效率。

   2)学生演示制作组合立方体

    10个一组立方体,用透明胶连接起来。

3.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

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

4.学生分小组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实验。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

(1)小立方体制作组合立方体时,每个小立方体要紧挨着,不能有缝隙;        

      2)测量过程中要也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

3)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5.汇总数据

   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者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三、研讨:比较桌面与讲台的长度(预设15分钟)

1.收集数据研讨.

观察黑板上全班测量的讲台面的数据。

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

2.讲台的长度和课桌的长度,哪个更长一些?

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带来的意义,使得长度可以量化的比较。

3总结

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时,可以更加简单、快捷地比较出被测物体的长短;还利用了十进制的方法进行计数。

 

四、拓展:用小方块测量其他物体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沙发的长度和餐桌的高度。

【板书设计】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选择标准测量物:小立方体   

                  

【活动手册建议】

如何减小测量的误差呢?3次测量的数据,以哪个数据作为取值?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发现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是会导致误差,如何减小这样的误差呢?使用相同物体和多次测量无疑就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3次测量结果,如果数据之间差距很大,就要引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哪个环节或方法出现了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生自己的测量结果可能出现3种不同组合:1.三个数据相同;2.两个数据相同;3.三个数据都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取众数)或处于中间数值的数据(取中位数),这样的数据最能代表真实的测量结果。

 

【作业设计】

一、判断题

1.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长度时不能直观地比较两种物体的长短。     

2. 预测能够帮助我们加快测量速度。    

3. 用小方块测量物体长度是,要注意首尾相连。(    

 

二、选择题

选择(     )测量物体长度时比较准确。

A   回形针     B小木棍

C   橡皮      D小立方体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二、选择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