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勇 辉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勇辉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戈瑶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永祥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云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红燕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君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金花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梅芬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珂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小洁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作者:谈金花  日期: 2022-08-30  点击: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谈金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三年级第8课《认识固体》,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并了解其性质。这一部分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从学生最熟的情境“教室”入手,辨认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列举一些物体,物体找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固体。活动二,针对学生的疑惑,利用调查报告的形式,研究并判断一些柔软的或者细颗粒状的物体纱巾、羽毛、食用盐是不是固体,从而探讨出固体的特征: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再而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固体。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固体,了解固体的一些性质,如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等。

第二部分,判断固体形状、大小变化后,固体这一特性是否会改变这一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判断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是否属于固体;活动二,举例说说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思考自然界的岩石变成沙后是否还是固体。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无论如何变化,固体的特性保持不变。

第三部分,想办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这一部分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出示图片三组积木,比较哪一组积木的体积大;活动二,比较哪一粉末的体积大探讨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活动三,比较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讨论得出对不规则固体体积大小比较可以用填埋法利用填埋法比较两个玩偶的体积大小针对不同的固体,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体积大小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固体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能判断出什么是固体,但是对固体的性质,判断有些固体,如沙,食盐,比较模糊,判断固体的体积大小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所以本课系统地带领带领学生探究所认识的固体,观察发现出固体的性质,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通过实验探究,由浅入深,让学生学会不仅可以观察知道固体的体积,当不能用观察的方法时比较固体的一些方法。

三.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科学探究:

1会通过调查来归纳固体的性质。

2能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大小。

科学态度:

愿意和小组成员合作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岩石风吹日晒雨淋后形状发生改变,固体的特性不会变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五.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分组材料:纱巾、羽毛、面粉、粉笔;沙、面粉、2个50ml烧杯;2个不同形状的小玩偶、2杯等体积的沙、2个100ml烧杯。

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趣味导入

1、谈话:出示鸡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在家帮爸爸妈妈鸡蛋吗?同学上来打一下。

2、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熟鸡蛋和生鸡蛋有什么区别呢

3、谈话大家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知道固体了,真的了解固体吗

4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固体》

 

学生上讲台打鸡蛋发现打不动。

回答:因为是熟的。

回答鸡蛋是液体,会流出来;熟的鸡蛋是固体不会流动

 

 

讲。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和体会固体和其他状态的区别,明确本节课研究的课题;同时热身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二、认识固体的性质

1、先来考考大家,观察下教室,说说哪些是固体

2、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些物体,你能给他们找到家吗?

墨水、木块、纱布、水杯、食盐、羽毛、塑料球、铅笔、牛奶、蜡烛胶带、玻璃

3、纱布、羽毛、食盐这些固体还没找到家,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并调查下这些固体。

1)提问:以前观察过什么物体吗?

(出示一杯水)怎么观察的?

你会完成吗出示表格:

物体

形状

 

体积(大小)

 

质量(质量)

 

 

2)你会用相同的方法完成下列调查报告吗

物体

纱布

食盐

羽毛

形状

 

 

 

体积(大小)

 

 

 

质量(质量)

 

 

 

要求1)逐个完成调查,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

      2完成好后放回实验盒立马坐正。

4、请组长领材料并进行分组实验。

5、请小组汇报

6你发现了什么

7、小结:我们科学上就把这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的物体称之为固体。

学生汇报

固体有:黑板、粉笔、桌子、椅子、墙壁……

找家

固体:木块、水杯、塑料球、铅笔、蜡烛、胶带、玻璃

不是固体:墨水、牛奶

不确定:纱布、羽毛、食盐。

 

回答:空气、水……

     用眼睛看、用鼻子闻……

回答:水没有固定形状;

      水有体积;

      水有质量。

 

 

 

倾听

 

 

 

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实验,完成调查表

 

 

 

汇报:纱布有确定的形状,有体积,有质量……

 

回答:它们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学生能很快辨认出一些物体是固体和像水、牛奶不是固体,但是对有些固体(如羽毛、食盐、纱布等)的确认比较模糊。通过对这些物体(羽毛、食盐、纱布)进行针对性调查,并加入他们认为是固体的粉笔一起调查,比较并归纳出固体的特征,从而再次判断出羽毛、纱布、食盐也是固体。

、判断固体形状、大小变化后,性质是否会改变

1、谈话:小明还有一个瓷娃娃玩具,有一天他一不小心打碎了,瓷娃娃变成了碎片,变成碎片的娃娃还是固体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问:1)粉笔敲碎后,还是固体吗?

2剪碎后,还是固体吗?

3蜡切碎后,还是固体吗?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发现当固体在外力作用下,撕、剪、敲碎了后形状、大小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依旧是固体。

2、谈话: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

   说一说:图片:削铅笔

                 小麦和面粉

3、出示图片,谈话。自然界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最后变成了什么?他们还是固体吗?说说你的依据。

4小结:原来固体的形状还有这些奥秘,固体形状改变了,但是任然是固体

 

 

 

 

回答是固体。因为定的形状、质量、体积

 

 

回答:固体改变了形状后还是固体。

 

 

回答:玻璃杯打碎后,仍然是固体;苹果切碎后,仍然是固体……

回答:铅笔削下的铅笔灰也是固体;面粉是麦子磨的,面粉也是固体。

 

回答:沙是固体。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学习了固体的特性后,这一环节能很快判断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了形状后依旧是固体。本环节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最后引出沙是不是固体,学生也能更好的判断出沙也是固体。

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1、 谈话:研究了固体的形状后,大家想下固体的轻重我们要怎么判断?

   判断固体的质量我们可以用电子秤称,非常简单。

2、 提问:那怎么比较固体的体积呢?

1)比如:出示书中图片3积木)你能想办法比较一下他们的体积大小吗?

小结:对于规则形状组成的固体,可以用数数法。

2)出示图片,提问:粉末,一堆是盐,一堆是面粉,怎么比较它们体积大小?

 

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实验。

交流

小结:像沙这样我们没办法数数,可以把他们装在相同的容器中,比较高度。

3)出示图片,提问:这两个玩如何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由前一组实验,老师给大家提供这些材料,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怎么操作?

 

 

 

 

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引导小组交流结果。

小结:当比较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填埋法去判断。

3、谈话:这两个玩偶的体积除了填埋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请大家课后再开动小脑筋想一想。

 

回答:用电子秤称一下。

 

 

 

回答:第2组比较大。

可以数块数。

 

 

 

回答:看;

……

      放在相同的容器中看高度。

回答:注意不要泼洒出来;不要弄到眼睛里;

比高度前需要抖平。

小组实验,交流结果。

 

 

 

学生思考。

回答:把它们分别埋到沙里,比高度。

回答:1、把玩偶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

2、倒入相同量的沙,把玩偶埋起来;抖平;

3、 比高度。(高度越高,玩偶体积越大。)

 

操作时要注意不能泼洒;容器要相同;沙要抖平。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固体的形状不都是规则的,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一定的难度。本环节通过三类固体体积的比较,由简到难,让学生明白并掌握测量固体的体积的多种方法。

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