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教学方法,把握教材内容的深浅。
在低年级儿童认知规律中,对一些抽象的东西他们是不能理解的,你跟他说这些抽象的话语时,你说出来的话不是声音,而是噪音。所以,低年级的科学教学就是要让儿童通过一些力所能及以及乐于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事物获得一些感性的、直接的、具体的初步认识,为中高年级的学习积累素材。所以,低年级的内容特别不要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不要求这些儿童记忆那些难于理解的名词和概念,不要求他们去从事一些难度较大的实践活动。比如,不会让他们去调查家乡的水资源,调查家乡的农作物,这些是超越他们认知的,就是布置这样的任务也完成不了。
在上《叶子》一课的时候,我只要求低年级的学生知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但是不要求他去学习叶子的构造、通过叶形来分类等等。我曾经还有一堂课,叫做《估量》,“大约有多少”这样的一个内容。我们看一堆米,大概有多少?什么叫“有多少”呢?在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测量的标准,大概是一小捧,这一小捧究竟是多少?你的一捧和我的一捧,同样都是一捧米,但数量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一捧豆子,数量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一捧积木,数量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一杯水,大杯和小杯还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可以让他们知道需要用统一的东西来测量这个物体,才能准确地知道是多少。而不是让他去认识“怎么使用量筒”这样一种标准用具,怎样去使用小天平,这个就大大地超过了他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