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勇 辉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勇辉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戈瑶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永祥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云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红燕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君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金花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梅芬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珂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小洁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论文

作者:蒋红燕  日期: 2024-01-29  点击:

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技术创新

学生如何学,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会知识上,而是教会学生会学,成为一名思考者。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一)图例促进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重在理解,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无法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技术。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遇到瓶颈,老师如果不管不顾,学习过程就会卡壳,思维受阻,课堂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所以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该适当点拨。如《小丑玩具跳起来》一课,教师出示问题“竹条怎么操作往上跳”,事先已经估计到了学生在这个环节可能会出现困难,所以没有急于让学生去操作,而是发下装置图,在具体的图纸上比划思考,介绍方法,做到了先动脑再动手。成功之后又引发学生一连串思考:要跳得高怎么办?在竹条上怎么动脑筋?竹条放的位置,变短变形程度达到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学生一步步推理思考操作完善设计。

(二)问题促进思考

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问题进行导思,引导学生发现智慧的引线,促进思维的发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肯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灵光乍现,心扉打开,思维活跃,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针对当时情况,语言要简练,问题要及时,时间要留足。学生交流,认知冲突,脑力风暴,最后在思维激荡中答案自然生成。《搭支架》中,老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拼命使用吸管,最后吸管短的短,没的没,最后一筹莫展支架做不下去了,于是马上抛出一个问题“吸管太短少了怎么办?”,及时把学生从牛角尖拉出来,发散思维,学生发现三角不一定大,只要有就能稳固,角对角不够长,可以边对边点对点搭建,这样就从技术上解决了材料少无法构建的难题。

(三)失误促进思考

一台机器生产零件,每一环节都能做到不失误。但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每个机灵的学生,活跃的大脑,教学效果也是我们很难预料的。我们的教学时常会出现意外,他们提出的问题,思考的方向与我们课堂的预设不完全吻合,或者是教师在备课中没有考虑周全,但是学生聪明的脑瓜想到了。那我们教师就要随着课堂的生成随机应变,择优而上。如《做陀螺》,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做陀螺,其实只要考虑结构组成部分,转盘和转轴,这两部分做好了,陀螺自然就能转得飞快,学生都很聪明一一想到了。但是老师没有考虑到,如果还要让陀螺转起来转得更久,就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个因素——接触面。学生在屡次操作中,陀螺从桌上掉到掉到地上,或者从文具盒上跌落到桌上,发现不同的接触点陀螺的转速持久度不同。教师从学生的失误中发现教学点,即刻与学生商讨“同一个陀螺放不同地方转动,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这个环节,让探究更深入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