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梳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3.抓三次对话,关注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感受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抓三次对话,关注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感受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文字与音乐的融合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
2.检查生字词。
(1)贝多芬 盲姑娘 皮鞋匠(介绍贝多芬)
(2)莱茵河 幽静 清幽(理解“幽静”和“清幽”)
(3)谱写 琴键 陶醉(指导写好生字“谱”)
3.选择词语,厘清课文。
三、关注对话,感受人性美
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聚焦三次对话,圈关键词,写写批注。
读了 的对话,我通过 这些关键词句知道了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我联想到 ,由此我推想贝多芬当时心里在想: 。
交流:
第一次对话:
(1)感受手足之情。
(2)体会贝多芬对兄妹的同情。
(3)指导朗读。
第二次对话:
(1)资料链接,感受贝多芬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2)指导朗读。
第三次对话。
(1)感受知音之情。
(2)指导朗读。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抓住了文中的三次对话,关注了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会到了生活中的人性之美。这首月光曲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艺术美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欣赏《月光曲》或其他自己喜爱的音乐。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