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入境:让阅读教学有效对话
作者:杨思捷 日期:
2025-04-02 点击:
次
【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
【案例】
音乐声中,教师面带陶醉的笑容,深情描述:夏天到了,池塘里长满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小水珠躺在上面,小蜻蜓立在上面,小青蛙蹲在上面,小鱼儿躲在下面。现在我仿佛成了小水珠,荷叶成了我的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摇篮摇啊摇,那感觉真舒服,慢慢地我进入了梦乡。
师:小朋友们,你仿佛成了什么?把自己当作是它,来给我们读一读有关它的话!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哦!
师:你是谁?把你想说的话告诉大家吧!
生:我是小青蛙。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师:你的表情真不错,太神气了!小青蛙,你为什么这么神气呀?
生:因为我现在是一个大歌星,荷叶就是我的歌台,我正在放声歌唱,当然神气啦!
师:(出示图片:大歌星在舞台上唱歌)那让我们都来当一次大歌星吧!(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个个都很神气!)
师:你是谁?
生:我是小鱼儿,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大幅度挥动手臂)
师:你在朗读中加上了动作,更加生动了!不过,你这捧起的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是一条大鲤鱼呢!你能再变成小鱼儿吗?(生一边读一边轻轻挥动手臂)
师:可真是一条活泼调皮的小鱼儿,我从你的动作和朗读中感受到了你的快乐,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吗?
生:因为我有了凉伞,有了凉伞我就再也不怕被太阳晒了,我还可以躲在凉伞下和我的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呢!
师:哦,怪不得小鱼儿这么开心!班里肯定还有许多小鱼儿,来,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好这一段!
【感悟】
看着《荷叶圆圆》课堂中学生富有生气的面容,听着他们快乐生动的朗读,感受着他们心灵的愉悦,我不禁问自己:课堂,究竟是什么?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对话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枢纽、核心的作用却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对话。所以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对话交流式的师生互动方式,而不再是传递问答式的方式,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是以心交心,以情动情,教师也不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对学生进行单向传递,教师不再是圣人,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走下教学的神坛,走进学生中间,为开展对话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情境也是学生与文本作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缩小课堂对话代沟的关键,只有对话处在一种情境之中时,学生才可能有热情参与、积极思考,学生的想象力才会得到充分展现,对话才会显示出更大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中,我首先示范朗读、图片展示等方式把孩子们代入“莲叶何田田”的情境之中,为有效对话作铺垫;紧接着“你仿佛成了什么?”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语言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了课文情境之中,学生会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角色,但角色意识还不强,还会时不时从角色意识中溜出来。“请问你是谁?”“小鱼儿,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呀?”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就是把学生当作是课文中的角色,在学生刚要脱离角色时又及时加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最主要的工具其实就是语言。教师优秀的课堂语言,有时是具有魔力的。相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平淡的、成人化的语言不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无法使学生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感情,也就无法真正与文本对话。低年级课文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语言应富有儿童语言的气息,加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教师就很容易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意境,让儿童扮演文本角色,不断地给儿童角色心理暗示,对他们提出角色期望,一旦教师的教学语言或教学行为,触及儿童的精神需求,就能让儿童迅速融入角色表演中,体会文本语言,理解文本内容,体验文本情感。儿童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在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产生亲切感,增强内心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