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父亲、树林和鸟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既描绘了父亲和“我”在树林边看鸟的情景,又表现了父亲对树林、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课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语连用的形式,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比如,“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中,“凝神静气”说明了父亲观察细致而专注,对大自然的生命充满敬畏,“像树一般兀立”显出此时的父亲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等语句,生动贴切地描写了树林的环境,而父亲能从中分辨出鸟味,突显了他观察细致、对大自然有着真切的了解,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之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词语,朗读句子,认识“黎、凝”等生字,会写“蒙”等生字。
2.结合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知林爱鸟”的形象。
3.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性、丰富性,尝试着摘抄。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知鸟爱鸟、热爱自然”的形象。
2.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明确单元任务
二、任务驱动,品读课文语言
任务一:初读课文,晓“知林爱鸟”之意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找到文中最能概括他们之间关系的一句话。
2.检查字词,学以致用
(1)读准生字字音,指导“蒙”字的书写。
(2)读好形容树林和父亲的两个短语,体会连用形容词的妙处。
(3)迁移运用,学习连用形容词描绘树和叶。
3.整体感知,初识父亲
找出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读好关键句。
任务二:聚焦言行,悟“知林爱鸟”之情
1.品第一次对比,了解父亲和“我”的观察不同
读3-6自然段中父亲言行的句子,并通过对比父亲和“我”不同的观察,体会父亲是个“知林爱鸟”的人。
2.品第二次对比,了解父亲和“我”的发现不同
读课文7-19自然段,继续寻找“我”与父亲发现的不同,进一步体会父亲的“知林爱鸟”。
3.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鸟怎么会有气味”。
4.听鸟音:体会并练习连用形容词描绘鸟儿欢唱的场面。
5.悟形象:体会并练习连用形容词父亲的形象。
三、总结延伸,指导课后摘抄
1.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体会父亲和猎人的不同。
2.指导完成优美语句的摘抄。
【板书设计】
23.父亲、树林和鸟
望动静
闻气味
听鸟音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