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
作者:杨思捷 日期:
2025-04-01 点击:
次
【教学目标】
1.认识“浪、迈”等11个生字,会写“玩、眼”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浪花的可爱和“我”对浪花的喜爱。
3. 通过比较,体会加上修饰成分可以使句子更生动。
【教学重点】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浪花的可爱和“我”对浪花的喜爱。
【教学难点】
1.体会浪花的活泼与孩子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进行说话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大海、浪花、贝壳、小虾等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制作生字卡片,每个生字准备一张卡片,用于课堂识字教学。
3.准备一些贝壳、小虾的实物或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直观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浪、迈”等11个生字,会写“玩、眼、泪”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浪花的可爱和孩子与浪花互动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 播放一段大海浪涛拍岸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提问:大海的波浪是什么样的?你想和浪花一起玩耍吗?
3.教师板书课题“浪花”,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浪”字的后鼻音。
4.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同时观察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重点关注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学习生字,趣味识字
1. 出示生字“浪、迈、悄、泪、次、给、壳、虾、装、像、淘、娃”,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特点。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结合贝壳、小虾的图片识记“壳、虾”。
会意字识字:“泪”和“浪”比较识记,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展示“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左边三点水像水流,右边“目”表示眼睛;眼睛里流出水来就是泪,帮助学生记忆。
动作识字:教师做出“迈”“走”“跑”等动作,让学生猜相应的生字,加深理解。
熟字加一加:“+良=浪” “+欠=次” “虫+下=虾”“女+圭=娃”。
3. 游戏巩固。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每人读一个字,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及时纠正。
猜字谜游戏:如“水边有良人(浪)”“虫在下面(虾)”等,激发学生兴趣。
四、朗读指导,理解课文
1. 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坐在沙滩上的情景,提问:“我”在沙滩上玩耍时,心情是怎样的?(轻松、愉快)。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注意“轻轻”“悄悄”等词语的语气要轻柔。
让学生模仿浪花轻轻走来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感受浪花的温柔。
2.朗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浪花"的小脚丫时,“我”有什么反应?(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这说明“我”和浪花玩耍时心情如何?(非常开心)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我"的开心和浪花的调皮,强调"好痒啊""眼泪都流出来了"等语句的语气。
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浪花挠脚丫的场景,其他学生边看边朗读,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3.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提问:这一次浪花给“我”带来了什么?(贝壳、小虾)“我”的篮子都装不下了,这说明什么?(浪花带来的礼物很多,“我”很惊喜)。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我”的惊喜之情,注意“捧来”“装不下啦”等词语的语气。
五、学写生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玩、眼”,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
“玩”:左窄右宽,“王”字旁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元”字的撇要穿插到王字旁的下面。
“眼”:左窄右宽,目字旁竖与横折的折角要垂直,里面的短横靠左不靠右,捺要略舒展。右边一半要注意笔顺。
“泪”:左窄右宽,目字的横折要垂直,里面两个短横间距均匀,靠左不靠右。
3.学生书空练习,然后在练习本上仿写,每个字写3 遍。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对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认识生字、朗读课文和正确书写生字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并用“贝壳”一词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11、浪花
玩 眼 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它、贝、气”4个字,巩固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浪花的可爱和孩子与自然互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重点关注是否有进步,是否读出了感情。
3.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和浪花的两次互动,谁能说一说?(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深化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师播放轻柔的海浪声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海边与浪花玩耍的情景,感受大海的气息和浪花的活泼。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和语气。
指名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朗读的美感,然后进行评价和交流,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淘气的小娃娃?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如浪花轻轻走来挠脚丫、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贝壳和小虾等,分析浪花的行为特点,体会其淘气和可爱。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浪花的形象,感受作者对浪花的喜爱之情。
三、背诵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中描写了“我”和浪花的几次互动?每次互动分别是怎样的?(三次互动:浪花挠脚丫、浪花带来贝壳和小虾、“我”与浪花的亲密情感)
2.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背诵,如填空式背诵(教师出示去掉部分词语或句子的课文,让学生补充完整)、问答式背诵(教师问,学生答)、接龙式背诵(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背诵)等。
3.学生自由背诵,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然后全班齐背,教师评价背诵效果,对背诵熟练、有感情的学生给予表扬。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它、贝、气”,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
2. 教师示范书写,讲解书写要点。
“贝、气”是独体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它”:上下结构,宝盖头又扁又宽,下面的“匕”字注意笔顺,竖弯钩略舒展。
3.学生书空练习,然后在练习本上仿写,每个字写3 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和笔画规范,对写得好的字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海边或其他自然场景中的有趣经历,与同学们分享快乐。
2.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用“像……”的句式写一写
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如“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在空中”。
六、课堂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美好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2.布置作业:
默写生字“和、贝、娃、她、毛、更”,每个字写5遍,并组两个词。
把自己在海边或其他自然场景中的经历画下来,配上简单的文字描述,下节课在班级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浪花
轻轻走来 挠脚丫 像淘气的小娃娃
唱着笑着 捧贝壳、小虾 可爱
与“我”亲密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