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一课,朱自清用诗一般的语言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感情。文章适合朗读、背诵。教学中,我以读促讲,采用各种方式读,读出作者的情感,所以,这课的朗读是最让我满意的朗读!
会读还要会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因此,仿写句子或片段也是学习目标。结合习题,让学生对课文第三段进行仿写,用“在……的时候,……从……过去”的句式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但正是这些小练笔,细细琢磨,其实可以更精进,比如,如何让排比更整齐,让语言更富有变化,更有韵律……尤其是第一段的仿写完全可以细节化:
第一个细节,选择有生命的、美的意向。比如有的孩子这样写——房子倒了,有再建起来的时候;头发剪了,有再长出来的时候。他选择的这些意向,明显不能产生美的感觉,所以这些意向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选择云、月、太阳、微风、冰、薄雾、细雨,拿这些事物来作为自己描写的意象。
第二个细节,反义词的准确。有的孩子会写云彩飘了,有再聚的时候;月亮弯了,有再圆的时候。这里的“飘”和“聚”,“弯”和“圆”就不够准确,最好是云散了,有再聚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
第三个细节,语言的韵律感。除了结构词性方面对得整整齐齐之外,更重要的是“了”字的运用。有孩子这样写太阳落山,有再升起的时候,这样的句子,没有韵律感。改为“太阳落山了(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韵律感马上就有了。
第四个细节,防止撞衫。比如“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树叶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明显花和树与原文中的桃花、杨柳是撞衫。虽然在指导前这点已经提醒过了,但仍有孩子会范错。
最后一个细节就是顺序,原句中都是先说伤感的,再说令人喜悦。比如说“月亮圆了,有再缺的时候”,如果这样写就不符合原句的感情,应该改成“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