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那个星期天课堂实录

作者:黄晨  日期: 2024-03-25  点击: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主问题:
课文的作者是史铁生。这篇课文选自他的半自传体小说《戊戌笔记》中的第四章《童年之门》这是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的课文啊,承载着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一【贴:写了什么】,还得要知道它是--【贴:怎么写】
3.概括课文: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浏览课文,我们就能发现,其实课文写的就是“我”在那个星期天盼望出去玩。
4.【出示课文】指生读第一自然段读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小结:“我”就这样从早晨盼呀,盼到上午,从上午又盼到下午,一直盼到了黄昏。【依次贴:早晨 上午下午 黄昏】
探究任务一:梳理心情变化
1.【出示要求】
默读课文,看看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语句。
2.提示:小说中人物心情的变化,一般都会有关键人物或关键事件的推动。这篇课文中推动“我”心情变化的关键人物是谁?母亲。
小结:联系母亲行为的变化,我们就能很快的找到“我”心情的变化。
3.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梳理一下“我”的心情变化【相机板书:期待
焦急 兴奋焦急 失落
伤心 委屈】
小结:课文写的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母亲行为的变化,“我”在盼望过程中心情的变化。【画曲线】
探究任务二:学习三四段
1.以那个星期天的上午为例,聚焦母亲去买菜的那段时光,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细致的写出“我”的心情的。
2.【出示要求】
读读第 3、4自然段,思考:作者将情感藏在哪些具体细致的叙述中?边读边做好批注。
【补充要求】
◎议一议: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情感的?◎说一说: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读一读:把感受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
3.交流:
(一)第3自然段
①动作:抓住动词引导体会情感。
②语言:
对比发现课文的语言描写没有提示语和冒号引号。
引导发现自由直接引语有利于表现“我”的焦
梳理所有母亲的语言描写,引导发现最后一句正常的写法能放大最后盼望落空后“我”的委屈站在母亲的视角,联系母亲的行为和她说话的目的,引导发现母亲在应付“我”
结合二九九五年五月一日实行双休日制度资料引导体会母亲的忙碌与愧疚。指导朗读。
③内心独白:找出句子,说说听出了什么情绪?小结写法。
4景物:结合句子,引导发现眼中景就是心中
書。
⑤结合史铁生的话,小结写法。你们就把我当成一个写作者,不见得是作家我写的跟文学可能也有很大差距。文学几千年有很多讲究,我写东西很没有讲究。我完全按照心理想的写。
第4白然段
①梳理“我”做的四件事:跳房子,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天看云彩。
小结:这两段时光不好挨
②找找其他体现时光不好挨,表现“我”心情的细节。
【出示分条文字】将四件事变换成四段话3)引导发现四件事笔墨依次增多,体现焦急程度加深
④【出示文字】梳理“我”的动作:跳、看、蹲、爬、坐。说说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无聊焦急。
⑤配乐,配插图,指导朗读
⑥小结:【贴:事例】【出示文字】这么短的时间,做了这么多事,让我感受到,也让我们感受到--这段时光不好挨。
小结写法。
5.练笔:生活中有过这样等待的时光吗?用所学方法写一写。
6.展评。
7.总结本课,预告下节课任务:关注内心独白和光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