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尝试背诵。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与《宿建德江》对比,体会诗中表达的不一样的情感和作者不同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与《宿建德江》对比,体会词中表达的不一样的情感和作者不同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初读诗词
背诵《宿建德江》,复习这是一首描写什么景色的诗?
这是孟浩然在江边看到月色,并抒发自己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描写景色的词,来看看和《宿建德江》描写的画面、表达的情感有何同与不同。
读题,发现“分隔符”,明确分隔符前为词牌名,后为词题。
检测预习,朗读全词
读准确:标红“见”,明确读音。
有节奏: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交流如何停顿,探讨通过意思来停顿。齐读。
想象画面,理解词意
词分为上下两阙,中间用两个空格分开,先来学习上阙,请学生按要求朗读上阙,把看到的景物画出来。
交流讨论:
出示: 月 枝 鹊 风 蝉 稻花 蛙
明月 别枝 惊鹊 清风 鸣蝉 稻花香 蛙声
读读(第一行)这些景物,你有什么感受?这是日常之景,读起来没什么感情
读读此人是怎么写的(第二行),你有什么感受?这些词个有画面感。
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它构成了衣服怎样的画面?和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出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如果你是辛弃疾,你通过写这样的景色,是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配乐朗读:把你体会到的这种舒适、轻松的感受送到词中读出来。
自学体会,对比感悟
1.用相同的方式,自学下阙。
出示要求:
圈画 在下阙中看到的景物。
思考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 这样的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星 雨 山
(1)七八个星是什么样的星?少、美、稀疏、时隐时现
在这样的夜空下,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2)两三点雨是怎样的雨?毛毛雨、小雨、蒙蒙细雨
淋着这样的微雨,你是什么感受?
3.对比发现:出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
同:都是描写晚上的月色。
(2)异:孟浩然表达的是思乡的孤寂和怀才不遇的愁苦。
辛弃疾表达的却是喜悦(期待丰收),欢快(遇见旧时茅店)。
交流搜集的诗作资料,深入体会词人情感。
诗人辛弃疾是被朝廷投闲置散后来到江西老家时写下的这首词,如果你是辛弃疾,你一心想收复失地,想要建功立业,但是朝廷却不用你,你的心情如何?
我们在这首词中有没有看出忧愁、难过、愤懑?
我们反而通过这些景、这些画面看出他喜悦欢快的心情,认识到他豁达开阔的胸襟。
总结: 孟浩然、辛弃疾两位诗人的处境是相似的,一个是仕途坎坷,一个是怀才不遇,但他们抒发的感情却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次配乐诵读全词(尝试背诵)
作业
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展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