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文章以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路线清晰,重点突出。这篇课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游览顺序清晰。二是写作重点突出。三是景物特点鲜明。这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具有特殊性,以教写法为主。课后的习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单元习作等都提示了本课的两大教学目标:一是理清游览顺序,二是知道要把吸引人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领悟写清重点景物的方法。教师主要围绕这两个目标组织教学。 第一,理清游览顺序。这一部分教学是老师在第一课时时完成的。通过课初的复习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掌握的较好。 第二,明确描写重点。在邹老师的课堂上,她是在这堂课的快要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比较的。我觉得在让学生概括各处景点的特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作者把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要把特别吸引人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做到详略得当。在概括各处景点的特点时,我们可以把老师课堂上的一个个小问题概括为一个大问题:默读课文,采用批注的形式概括各处景点的特点。因为学写批注,也是我们四年级学生要学会的阅读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老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培养学生技能的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三,领悟具体写法。教师抛出研讨的主话题(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邹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圈画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这时,我们其实还可以采用情境体验的方式,让两个学生站到门板前,并排仰卧,让他们的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门板。并请他们谈谈感受,加深对孔隙狭小的体会。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学生针对本段内容提问的环节,譬如:在描写孔隙的小的时候为什么写小船的小?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就是“提问策略单元”,这个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普文中,也提出“阅读时能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的要求,在阅读策略上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主动解决的良好习惯。最后和学生共同总结写法: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而这一部分对孔隙特点的学习应该是我们第二课时的重点。 第四,迁移运用写法。邹老师在任务单上设置了一个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迁移了本课的写法,其实应该是描写孔隙的写法。在写之前,可以增加一个和学生聊一聊的环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游览体验,谈谈自己的游览路线图。再讲一讲你所要介绍的最重要的一处景点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景点?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直观描写+真实感受”的写法,把里面的看点写清楚。大家要关注到的是,新课标中提到的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在这里,当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评价标准:1、所选取的这处重要景点是否具有看点。2、是否运用“直观描写+真实感受”的方法把这处景点写清楚了。让学生评价和老师补充评价。最后学生再次修改。 在整堂课设计时,老师要有意识地把孔隙段落的学习和最后迁移习作作为重 点和难点,其余的段落应缩短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