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我的“长生果”

作者:张梦姣  日期: 2023-12-12  点击:

27*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喻、瘾”等13个生字,读准“差、奔”2个多音字。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论语》中提到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给我们以启示。今天我们要走进另一位作家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与书籍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2.简介作者。

3.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1)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文题目。

2)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以后,你想问什么?

预设:“长生果”是什么?叶文玲的“长生果”具体指什么呢?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

3)点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运用平时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用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引出课文题目,同时又复习旧知,既巩固了之前所学,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读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

“馈、磁、酵”三个字虽然都是形声字,但是读音却和右半部分不同。“瘾、沥”可以按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鉴”可通过与熟字“签”比较识记。

2)出示多音字,重点指导。

①“差”在本课中读chāi,可结合词语“美差、出差”来区分识记。

②引导学生借助字典了解“奔”的两个读音分别对应的意思:读一声时,是“急走,跑”的意思,可以组词为“奔跑、奔驰”等;读四声时,有“直接向具体的目的地走去”的意思,可以组词为“直奔、投奔”等。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读了哪些类型的书?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找到相关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完成表格。

 

读的书

悟出的道理

“香烟人”的小画片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真正的连环画:《七色花》《血泪仇》《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文艺书籍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4.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描述了读书类型的变化:小时候从读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到读《七色花》《血泪仇》等连环画;上学时从读文艺书籍,到读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1)引导交流:课文没有明确说出文艺书籍和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的书名,只提到了巴金先生的《家》,作者可能会读哪些书籍?用了什么方法读了这么多书?(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探讨的读书方法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体会:为什么这些书若干年后还让作者记忆犹新呢?请同学们去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

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3)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的?

预设:借助文中的过渡句。如:“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

小结:借助过渡句是理清作者读书经历的好方法。

4)引导:文中作者列举了自己哪两次作文的事例?

预设:列举了两次印象深刻的写命题作文的事例:“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设计意图】在识记本课生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引导学生梳理出本课的几个过渡句,把相关信息说清楚,在交流讨论中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 细读体会,感受情感

1.引导思考: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从文中梳理出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一:阅读扩展了想象力,做读书笔记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预设二: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还要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借鉴、模仿,更要创造。(相机板书)

2.小组讨论:作者列举的两次写作文的经历,能不能前后调换位置?可以不写两次作文的事例吗?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交流汇报。

3.体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课文第7自然段重点写阅读扩展了作者的想象力,作者对着石墙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作者列举的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主要是作者发挥了想象力,“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并由此悟到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的道理。在这里,阅读与写作之间连接的关键词是“想象力”。

4.指导朗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

引导:作者借助自己两次作文的事例,讲述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你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说一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阅读使我们的想象力变丰富,而丰富的想象力能让作文显得新颖、别致;做阅读笔记使我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增强,为作文时能准确借鉴、模仿和创造打下基础。

5.引导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呢?

预设: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2)结合重点词句品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的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如,看“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时如痴如醉。

3)追问:现在,你又是如何理解“书是我的‘长生果’”的?(书是作者的精神食粮)

4)提问:书为什么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

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长久不衰的营养品。

5)教师小结:《我的“长生果”》一文有着情真意切、真实可感的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6.拓展: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试着说一说。(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梳理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结合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书籍无比喜爱的感情,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体会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27* 我的“长生果”

 

小画片

连环画      扩展想象力——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文艺书籍                                        要写真情实感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

借鉴、模仿、创造

【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