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 一、结合封面,了解寓言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玩一个和“言”有关的词语猜谜游戏。 (板书:言) 师:说出来必须做到的话叫—— 师:骗人的话叫—— 师:包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叫—— (板书:寓言) 师:寓言是很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故事。“快乐读书吧〞为我们推荐了几本寓言故事书,看看屏幕上出示的这本寓言故事书的封面,说说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看封面上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一本书。选书时,可以先看封面(展示书本) 看好书名、出版社,有些外国译著,也可以关注译者。 二、结合课文,对话寓言 师:其中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收录了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守株待兔》,谁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介绍下故事中这位主人公的身份。 师:你找得很准,“宋人有耕者”说明了主人公的身份。 师:其中“耕”字左边的“耒”表示农具,右边的“井”表示田地。谁能来说一说〝耕者”是什么意思? 师:在很多诗句中,我们都能见到“耕者”的身影。(出示图片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些诗句,说说从这些诗句中,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耕者”? 学生交流。 师:结合对“晓”“早”“屋”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的理解(勤劳、踏实肯干) 师:《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中的农夫称得上是一位勤劳、踏实的“耕者”吗?请你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向子,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师:你们说得有理有据,还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明观点,真会表达! 三、联结目录,理解寓言 师:《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 •五蠹》,原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紧接守株待兔原文,出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如今想要用先前君王的方式,治理当今世上的百姓,这就犯了和守株待免一样的错误)。 师:你觉得韩非子这个故事是讲给谁听的?想要告诉他什么道理? 师:韩非子为什么不直接说道理,而要先讲故事呢?(板书:小故事) 师:是的,用故事来劝告能使语言更委婉、观点更鲜明,也更能让人听得进去,更有说服力。(板书:大道理) 师:在《中国古代寓言》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老师从中选择了几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接下来请你你对照这些寓言题目,运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预测策略,默读情境一,大胆猜测下面的谋士会选择其中哪一个寓言故事来劝君王。 出示情境1。 总结:讲故事+道理(寓意),来劝告君王。(出示阅读小妙招一) 出示情境二,默读+选择,同桌两人演一演。(评价) 师:同学们,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正因为寓言小故事蕴含着治国大道理,所以才被一次又一次地搬上历史舞台。(出示阅读小妙招二) 四、联结成语,自主阅读 师:除了这本书目录里的这些精彩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本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里呈现了一些成语,从这些成语里也能看到寓言故事的身影,齐读。 师:请你挑选最感兴趣的一个成语,快速找到它在《中国古代寓言》中对应的故事,然后自己读一读。 师:这些成语的意思你懂了吗?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收获。 师:“快乐读书吧〞还为我们推荐了一些外国的寓言故事书,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也和兔子有关。 请大家默读,思考:它和我们的《守株待兔》相比又有哪些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呢? (相同:篇幅短,都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不同:守株待兔没有直接说道理,而伊索寓言里的这个故事,直接在最后揭示了道理。) 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阅读计划,再按计划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