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让儿童语文学习自主、自得 ——读《还学习本来的样子》后有感
作者:杨思捷 日期:
2023-10-23 点击:
次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潘文彬先生的最新力作《还学习本来的样子》,受益匪浅。封面上的“问学”二字循环相扣,道出了“问”与“学”的相互转化,旨在促进儿童从问学走向学问。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想实现儿童的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点燃火种,唤醒内驱力。唤醒儿童学习的内驱力,既是回归学习本质,促进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回归学科本质,促进语文学科育人的需要。如何唤醒儿童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能实现创造性地学习、终身学习?《还学习本来的样子——潘文彬儿童问学课堂十讲》一书将为我们创生更为科学的学科育人样态。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才能成就有效教学;只有基于问题的教学,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唤醒儿童学习的内驱力,要从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开始。通过问题引领教学,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师生在课堂交互中解决问题、深化问题,最后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学习的课堂。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把儿童的头脑解放出来,鼓励儿童在课堂上想“问”想“学”,敢“问”敢“学”,会“问”会“学”,善“问”善“学”,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在课堂实践当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辅导者、培育者和点拨者的角色。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就可以引人“问题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章,可以从文本当中发现一系列的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早出晚归?对作者一向慈爱有加的父亲,为什么含糊地回答她的问题?明知留在北京危机重重,为何还要坚持留下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问学”课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也是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方法。以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的切人点,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问”“学”相生相长,让真实而自由的学习能够真正发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真正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力,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实现看得见的生长。具有真实性、开放性、挑战性、批判性和层次性等特征的问题,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