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石灰吟教学设计

作者:费姣  日期: 2023-09-05  点击:

石灰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四、教学准备:PPT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始终朝气蓬勃、弥久不衰。同学们从小学习古诗,老师今天就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生交流)

这两句就出自今天我们要学的诗——(生读题目)“吟”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有吟诵赞美之意。顾名思义《石灰吟》就是赞美的诗?
3、平凡不起眼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诗人赞颂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古诗求流利
1、请同学们自读诗,读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第三遍读节奏。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2、请你带领同学们按着这样的节奏一起读这首诗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课前也发给同学们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诗中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呢?(出示)石灰自述

2、谁能来说一说一一对应的地方呢?
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工人们将我开采出来——千锤万击
你们知道“锤”和“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敲打、撞击)“千锤万击”是不是就指石灰被开采时经过了一千次的锤打和一万次的敲击呢?
这是虚指,意思就是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诗句,你能举例说说吗?
“千锤万击”,就是许多次的敲打撞击。你们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痛苦的煎熬

④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

让我们用朗读来为这坚强不屈的石灰点个赞
过渡:但这一些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还有哪里是一一对应的呢?)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①面对烈火焚烧,石灰怕不怕?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

②那你肯定知道“若等闲”的意思。

石灰把什么看作平常事?烈火焚烧是平常事吗?

④是什么样的品质令石灰视烈火焚烧为等闲之事?

让我们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声呐喊?(齐读)

⑥谁能用石灰的口吻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粉骨碎身
纵然粉骨碎身,石灰也怎样?(全不怕)

②因为他们有着(坚强不屈的意志)

③谁能用“虽然……但是……”以石灰的口吻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4)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始终“若等闲”“全不怕”如此坚强不屈它想要干什么?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世间的?

②这清白显示了石灰的何种品质?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备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
让我们替石灰慷慨豪迈地说出自己的志向吧!

3、让我们一起回顾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同桌可以相互说说。
4、总结: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认识了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让我们带着敬意再读这首诗。这次我们的读书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

四、走进石灰,体验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赞颂石灰,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留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
一诵——少年抒怀
1、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2、受文天祥的影响,12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

3、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

二诵——为官感悟
1、为官后的于谦在任期间,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再次想起自己少年时写下的《石灰吟》时,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2、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怎样出内心的情怀?(学生诵读)

三诵——临刑陈词
【播放音乐,出示简介】

1、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là)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là)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但于谦一生正气,宁死不逃。

立了战功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当于谦戴着脚镣走上刑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呢?你就是此时的于谦,你会怎样吟诵这首少年的诗作呢?(学生诵读)

总结: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远去,精神长存。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拓展延伸
1、于谦借石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就是古诗中的托物言志,像《石灰吟》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

2、出示《竹石》谁来读一读?这是诗人在借竹子表达什么?

清朝诗人郑燮,就是用竹子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

3、再来感受现代诗人陈毅的《青松》一起来读:齐读

读这青松,你感受到陈毅元帅怎样的品格。

4、这些诗都是诗人借助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应该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更应该记住他们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六、作业
搜集托物言志的诗,选择两首背一背

做好六四班诗词大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