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宜兴市太华小学
【设计理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搭船的鸟》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教—学—评”一体化值得思考。“教—学—评”一体化,主要是指在学习目标的统摄下,确保教学、学习和评估的一体化。教、学、评三者在实践中无法割裂,尤其是评价,应贯穿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为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践行“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的样态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推动阅读教学的关键性举措,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路径。而“教、学、评”中的“评”已不限于质量检测等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的价值被不断发现和开掘。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四个生字和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
2、学习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形的观察,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明白观察视角不同观察所得也不同,欣赏文字之美。
3、在迁移运用中,学会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读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感受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细致观察的乐趣,发现身边的美好。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同学们,你们看一下今天上课的教室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室更大了、后面有其他老师、上课的老师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上课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教学关键点“观察”,成功找到不同之处的学生加1星。)
(一)谈话导入
1、学习单元页。
(1)了解人文主题: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的一句名言,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对,我们要用眼睛去发现美。
(2)指名读语文要素,了解到本单元要求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板书:留心观察)并且还要求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初识习作单元:这是一个特殊的单元,叫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究竟安排了哪些内容呢?出示目录内容,揭示习作单元根本任务。
3、揭示课题:搭船的鸟。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搭”,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赶紧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从单元页出发,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使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二)完成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大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读生字,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完成表格。
|
事物 |
第一自然段 |
|
第二自然段 |
|
第四自然段 |
|
2、学生自读。
3、检查字词:
第一组:鹦鹉 静悄悄
第二组:羽毛 翠绿 长嘴 吞了下去
第三组:船舱 船篷 橹 蓑衣
(1)看图理解词语。
(2)这些词语在课文第几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细致观察了哪些事物?(学生交流,相机完成学习单表格一)
(3)小结:你看,作者坐在船舱里不仅用眼睛看观察了船夫,还听到了雨点的声音,观察得可真细致呀!这都是雨中船上的情景,老师用雨中船三个字来概括,你们同意吗?
4、借助上面的学法,理清作者观察的其它事物,完成学习任务一表格内容。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在这一段中,作者观察了什么?
预设:小鸟的样子。它在什么位置呢?你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概括一下?(板书:船头鸟,样子)
(2)齐读第四自然段。在这一段中,作者又观察了小鸟的什么?
预设:捕鱼。(板书:捕鱼)
5、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到了作者坐在船舱里对雨点、船夫、小鸟的样子和小鸟捕鱼的场景作了观察。通过初步读课文,这只小鸟给你怎样的印象呢?(美)作者又是如何细致观察,写出小鸟的美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法不仅让学生学习生字词,而且认识了小船的结构,帮助理解课文。然后通过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鼓励学生拥有善于观察生活的慧眼。交流时充分利用学习任务中的表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答对一点教师给学生加1星。)
(三)完成任务二:静观外形,体会美丽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细致观察了小鸟的哪些部位,分别有什么特点并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二。
|
部位 |
特点 |
第二自然段 |
|
|
|
|
|
|
|
2、学生交流:
(1)作者分别细致观察了哪些部位?
预设:羽毛 翅膀 嘴
(2)这些部位分别有哪些特点呢?(翠绿 带着一些蓝色 红色 长)
(3)雨停了作者拉开帘子首先看到的是什么?翠绿的羽毛。然后看到了它的翅膀和嘴,这样的写作顺序就是从整体到局部,真是一只色彩艳丽的小鸟啊!
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些特点让我们感受小鸟的美(抓特点)
(4)读课文感受美
(5)不过呢,老师也纳闷,我觉得翠鸟哪哪都美,你们看看它的眼睛、胸脯上的羽毛还有它的脚,为什么不把它从头到脚都写下来,只写了它的羽毛、翅膀、嘴巴呢?
因为作者坐在了船舱里,只能观察到翠鸟的羽毛、翅膀和嘴,所以观察视角不同我们观察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阶梯,引导其逐步掌握本课的关键知识“观察事物的方法”,如观察要有顺序、抓特点、注意观察视角等,这便是将重要知识精准提炼,总结习作方法,实现读写结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学到的习作方法,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由读到说,突破了表达难点,为顺利过渡到独立习作打下了基础。)
(四)完成任务三:转换视角,观察翠鸟
同学们,刚刚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坐在船舱里观察了翠鸟,欣赏了翠鸟外形的美丽。现在作者的小船停下了,我们上了岸站在岸边,你能不能再一次细致观察一下这只翠鸟呢?
接下来请大家完成第三个任务,用学到的观察方法,站在岸边细致观察翠鸟。
(设计意图:转换视角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观察的方法加以运用,在语言实践中,由读到说,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创设有思维深度的语言表达情境,实现读说的迁移。学生能说对此视角下的翠鸟样子加1星,如果可以说出特点再加1星,还可以有顺序地说出翠鸟的样子再加1星。)
(五)完成任务四:留心观察,写下所得
课后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的样子,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地记录观察所得,体会它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延伸到生活中,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