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蒋成荣  日期: 2023-04-21  点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和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结合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先烈的革命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经过,通过品读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搜集资料,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初步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 了解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已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板书:回忆录)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428日,离作者写这篇文章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 “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初识李大钊。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简介李大钊,教师作适当补充。

3、过渡;这篇课文围绕“回忆”写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

军阀   避免  抽屉  僻静       

魔鬼   苦刑  砖墙  执行  绞刑  局势

指名读,并作重点指导。

(1)“哼”,不要把右下部的“了”写成“子”。

(2)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理解“军阀”局势”这两个词语。

3)“瞅”字正音,理解意思。瞅,看。

你知道哪些词语也表示看的意思?(瞄、瞟、仰视、浏览、环顾四周……)

3、 集体交流自学思考题。

(1)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除第1段外,其余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     圈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那年春天”“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

3)分段,想想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事?结合学生回答,概括段意。

1自然段:“我”永远忘不了父亲遇难的那一天。

2-7自然段:父亲被捕前烧掉书籍和文件,拒绝离开北京。(被捕前)

8-18自然段: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19-29自然段: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3033自然段: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这篇文章是作者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文章第1自然段从父亲的被难日写起,再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记叙顺序称作倒叙。

6.过渡:1927428口,这个日子令作者难忘,其实更让作者难忘的是父亲李大钊,那父亲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呢?

三、品读“被捕前”,感悟人物形象。

1.自由朗读第2-7自然段,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言行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语句用“——”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学牛交流

(1)被補前:高度负责。

(2)重点品读语句。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学生交流,补充。

    这段话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

③出示并比较句子

我哪能离开?      我不能离开。

引导学生体会反问的作用:突出父亲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态度。

④离开北京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

⑤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坚决”“不能轻易“多么重要”等关键词,体会父亲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的大无畏精神。

⑥引读升华情感: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这就是“我”的父亲。时隔十六年,“我”仿佛听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学生齐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板书设计】

 

                    叙述顺序       精神品质       写作方法

                    被捕前         高度负责        倒叙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               

     (回忆录)     法庭上               

                    被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