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灰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郊、粉”等生字,写好“养”,理解“胸脯”“婉转”“惹人喜爱”。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颜色、动作、声音”角度描写灰雀惹人喜爱的。
3. 能找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对灰雀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鸟呢?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叫《灰雀》。
3、板书课题:25灰雀
4、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灰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
第一组:郊外 养病 谷粒
要点:“郊、养、粒”;
指导书写“养”,学生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观察这组词语和哪位人物有关? 出示词语:列宁。 简介列宁。
出示句子,指生读:
(1)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第二组:胸脯 婉转 惹人喜爱
字音:脯、婉、惹。字义:动作理解“胸脯”,听声理解“婉转”。
第二行词语都是和什么有关?
出示句子,指生读: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第三组:本来 肯定 诚实
字音:“本、肯”前鼻音,“诚”后鼻音。
字形:辨析“诚”。字义:反义词理解“诚实”
这些词语都是和什么有关?出示词语:男孩。
出示句子,指生读:
(1)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过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轻声读一读,圈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表示时间的词:
(1)第一个时间段:第1自然段,“有一年冬天”。
指名读,概括要点:谁,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干什么?
(2)第二个时间段:2至10自然段,“一天”。
分角色读,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3)第三个时间段:11至13自然段,“第二天”。
分小节读,说说发生了什么。
师小结:将这三个时间段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我们将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出示提示: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_________。一天,那只_______的灰雀,列宁遇见了__________,并与他交流。第二天,列宁又看到___________。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再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灰雀写生动的!
四、细读课文,了解灰雀的写法
1、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这是一群怎样的灰雀?字典释义“惹人喜爱”。
请你再读一读这惹人喜爱的灰雀,找出它们的惹人喜爱的地方来。师概括:从颜色、动作、声音,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灰雀的“惹人喜爱”。图片展示:胸脯粉红、歌声婉转、在枝头来回跳动的小家伙们。你能把这灰雀的“惹人喜爱”读出来吗?齐读该段。
2、仿照课文,句式训练:
同学们,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你能学着课文中的样子,来写一写吗?师提示:写作抓住颜色、动作、声音等方面来介绍某个小动物的惹人喜爱。学生练写、互评。
你们笔下的这些小动物,真是跟灰雀一样惹人喜爱,让我们再把这三只可爱的灰雀,美美地读一读!
过渡:文中可爱的小灰雀们,列宁非常喜欢。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出列宁喜爱它们的地方。
五、研读课文,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圈画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画完后,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一下。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入手。
(1)动作
①每次…都要… 经常…带来…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画面,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指名读,男生读。
②找遍。
想象列宁如何寻找。寻找时,他可能会说什么?
感受列宁内心的着急和担忧。
从列宁的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他对灰雀的喜爱。指名读,女生读。
(2)语言
①“它怕冷”。
联系生活实际,联想自己亲友,体会灰雀在列宁心中的重要性。
想象人物的神情可能是什么样的?指生读,读出担心。
从列宁说的话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齐读。
2、小结
从列宁的一举一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列宁非常熟悉和喜爱这些灰雀。课文的字里行间,还有很多表现列宁喜爱灰雀之处,课后大家再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文中那位小男孩喜不喜欢灰雀呢?小男孩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相同吗?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呢?让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2、搜集一些列宁的故事。
3、读读《列宁与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