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攀援植物,它的名字叫?(爬山虎)
它呀,不用搭架子,就能往高处生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
二、回顾
(一)词语
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同学们上节课的生字词的学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词语。
1、指一生领读。其他跟读两遍。
2、去拼音齐读(非常棒!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二)课文脉络
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来说一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生长位置、叶子、脚)板书
2、那我们来回忆下,爬山虎生长在哪里?(操场墙上,我家小院的西墙、房顶)这些是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生命力非常旺盛,只要给他一个平面就能够攀爬。
3、你还记得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颜色:嫩红变成嫩绿,绿得很鲜艳)
叶尖是什么样的呢?(一顺儿朝下)当风吹来,有什么变化?(漾起波纹,动静结合)
孩子们,一片小小的叶子,作者能从细微方面去观察,这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而且,他观察叶子的时候,看了多久呀?好几天。这说明他的观察是连续的、长期的。
(板贴: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三、新授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三部分爬山虎的脚。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爬山虎的脚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找到了用直线划出来。指生读。
2、作者观察得怎么样?(很仔细、很细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指生答(位置长在茎上、颜色嫩红、样子。今年注意了)强调:观察细致、仔细。
3、谁愿意到讲台前来,根据作者的描写和自己的理解,画一下爬山虎的脚?
(老师画好茎,指导叶子一顺儿朝下、反面、六七根枝状的细丝)
4、出示ppt,他画得像吗?
我们一起来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全班齐,看PPT说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具体是指的哪一部分?(细丝)
细丝像什么?像蜗牛比喻使句子生动形象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观察细致、描写细致。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1、那这些小细丝又是怎么向上爬的呢?答案在哪里?(四)找到的举手!一起读!
2、找出作者用了哪些贴切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圈一圈,填到括号里。
指生答。从这些细微的动作,你们可以看出什么?(作者观察很仔细)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师画)巴住墙……巴。什么是巴?同学们,自己试试,把桌子当做墙壁,模仿一下爬山虎的这一系列动作。
老师将巴换成粘和挨好不好?为什么?(需要很用力才能巴住)生活中有哪些巴?
4、谁想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指生。师相机指导(巴、小圆片、弯曲)拉拉看有力否
5、爬山虎的脚多么有力呀!像什么呢?蛟龙的爪(zhao)子。
6、作者经过了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仔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细微的动作、细小的脚)
除了仔细呢?原先、现在……说明观察了一段时间
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说明时间可不短,有时候要经历两三个月或者半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
*我们在今后要学习叶老先生仔细观察、有耐心的连续观察。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奖励大家看一段视频,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三)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内容。
①爬山虎的脚并不是每一根都那么幸运可以触着墙,如果没有触着墙,爬山虎的脚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自己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
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②可见爬山虎的脚是多么有力,巴住墙壁是多么牢固!全班齐读感受一下。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你们觉得爬山虎神奇吗?叶圣陶爷爷怎么把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写得这么有魅力呢? 谈谈收获。
小结:第一、仔细观察(从事物的不同方面观察:形状、颜色、位置、静态、动态……我们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等多种方法,去感受事物的变化。)
第二、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长期观察)
(3)在这篇文章里,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我们叫他有序观察。板贴:有序观察。
*点击,出示ppt小结。
今天呀周老师还准备了一篇描写植物的小短文,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请同学们拿出纸,默读,思考短文后的练习题。
四、迁移练习
扁豆秧 (丰子恺)
花台里生出三枝扁豆秧来。我把它们移种到一块空地上,并且用竹竿搭一个棚,以扶植它们。每天清晨为它们整理枝叶,看它们欣欣向荣,自然发生一种兴味。
那蔓好象一个触手,具有可惊的攀缘力。但究竟因为不生眼睛,只管盲目地向上发展,有时会钻进竹竿的裂缝里,回不出来,看了令人发笑。有时一根长条独自脱离了棚,颤袅地向空中伸展,好象一个摸不着壁的盲子,看了又很可怜。这等时候便需我去扶助。扶助了一个月之后,满棚枝叶婆娑,棚下已堪纳凉闲话了。
有一天清晨,我发见豆棚上忽然有了大批的枯叶和许多软垂的蔓,惊奇得很。仔细检查,原来近地面处一支总干,被不知什么东西伤害了。未曾全断,但不绝如缕。根上的养分通不上去,凡属这总干的枝叶就全部枯萎,眼见得这一族快灭亡了。
1、随着三枝小小的扁豆秧的生长,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请概括出相关的词语来。
(高兴 )→ (发笑 ) → (可怜) → (惊奇) → (可惜/伤心)
为什么发笑?为什么可怜?为什么惊奇?
2、你是否惊叹丰子恺爷爷和叶圣陶爷爷一样细致的描写,惊叹小小的植物竟如此神奇,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进行了怎样的观察?
五、学写观察日记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38页,我们来了解一下观察日记。什么是观察日记呢?仔细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里有两种记录形式
1、有什么相同点?(都有时间:不是每天记录,观察到有变化时再记录、样子、变化过程)
2、你认为哪一种更好?各有优点:
图文结合(比单纯的文字记录更加形象直观)
做表格(横向分类和纵向作比较,让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无论你选择何种形式,他们都需要你做连续、细致的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3、接下来, 周老师带来一个好东西,风信子。你别看它现在其貌不扬的,过一阵子就会发芽、长叶、开出美丽的花朵。想不想看呀?那就请同学们仔细、耐心地观察风信子的生长过程,写观察记录。今天的课堂作业,就是写好第一篇观察日记。观察风信子的开花过程。
观察对象 时间 颜色 香味 形态
(风信子的花)
爬山虎的脚
板书: (1)生长位置
(2)叶 子
(3-5) 脚
仔细观察 连续观察 有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