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的美学 课堂中的美育
——评《牧场之国》
一、情感导入,开启课堂的语境之美
《牧场之国》是一篇写景散文,描写了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本文特有的牧场“境域”很美,然而离学生的生活却很遥远。上课伊始,刘老师课件呈现出一望无际的牧场、纵横交错的运河、膘肥体壮的羊群、自由驰骋的骏马、大小不一的风车、万紫千红的郁金香。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为开启一段美好的阅读历程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深入文字,探寻散文的表达之美
《牧场之国》一文之美,不仅美在章法结构,还美在其语言的精美与句式的独特、和谐。再读课文,刘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上文提出的问题,找一找作者依次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概括出“牛群吃草”“骏马飞驰”“牲畜同乐”“夜晚宁静”四幅画面,并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到“真正的荷兰”具有美丽、安静、自由、和谐的鲜明特点。其次,刘老师指导学生对关键语句进行对比阅读, 使其进一步体会课文中不同景物的不同描写方法, 并通过朗读来展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下的荷兰之美,进一步感受真正的荷兰不仅仅是安静更是宁静,随机更改板书,设计非常巧妙。
三、想象补白,激扬学生的思辨之美
《牧场之国》一文中, 作者对牛、马、羊等动物的描摹,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老牛好似 牛群的家长”“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成千上万的小鸡……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等,可谓用心至极,别有一番情趣。刘老师设计来一场关于“贵妇人”“家长”“主人和公爵”的形象的讨论,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咀嚼,展开想象,便能读懂作者的所言所感,与作者产生心灵感应,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从而领悟文本语言的精思妙义,享受阅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