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中提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此,发展核心素养不再是一句口号,一声呼唤,它的概念也不再模糊:发展核心素养是时代总目标,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教学的着力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最终追求。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在总的指导思想下,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课程中培养核心素养改如何体现呢?课标概括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互相融合,形成整体,其中最为特殊的是语言运用,也叫语用,这是语文课程所独有的一种核心素养的体现,并且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本质就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核心素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核心素养。
因此,我们实施教学第一步是明确我们要培养的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培养核心素养。
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元”,螺旋上升,整套教材建构了学生学习体系,因此在课文教学开展前,首先要对课文教学的目标进行宏观的把握,由于课文所处的单元是写景的习作单元,因此我们首先要分析三至五年级教材中写景课文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和学生的训练点。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课本上都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是写景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三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四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下册,本课所在的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学会按游览的顺序写半命题作文;五年级要求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梯度上升的过程,教学重点在不断地提炼提升。纵向对比,我们可以明确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要素是落实在将景物描写写清楚上的,侧重于写景的顺序的学习,因此教学重点在于如何清楚地写出景物的变化及其特点。
其次,单元要素是对整个单元教学的总体指向,要素在落实过程中是梯度提升的,单元内每一篇都有其特殊使命。我们需要横向审视整个单元的要素结构。
因此,《海上日出》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也就是学习按照顺序将景物的变化写清楚的方法,重点在于变化的顺序。
第二步是,确定如何测量学生的发展,检验学生学习成功与否
传统教学,我们往往关注教学是否成功,其依据在于教师的表现,好学生的表现,最直观的判断依据就是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教学,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成功与否,学生学习成功与否,其依据在于学生是否达成理解,这里的理解,不是了解、知道,而是分为六个维度;“解释”“阐明”“运用”“洞察”“移情”“自知”。我们要从这六个维度来制定测量学生课堂学习的依据。
最后一步是,实施教学,小组合作,分层设计,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师的教学为了测量学生的学习,但是我们的班容量很大,学生差距也很大,因此在实践中,特别是是教学重点的学习过程中,所谓的测量往往变成了对好学生的测量,对教师思维敏捷度的测量,对教师教学设计可行性的测量,又回到了传统教学的样态。怎样在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中,关照到全体学生的学习呢?小组合作是比较好的一种学习形式,合作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内部达成一定的职能分工。其次,还要坚持分层设计,比如现在最热门的作业设计。我们要注意作业是成果测量,不是过程测量,作业集中反应了学生本课时学习的效度。有效的作业,首先应该是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达成核心目标的要求,其次成为教师下课时教学的学情参照。
总之,我们以前讲核心素养呼唤教学改革,现在随着新课标的发布,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值得思考的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探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