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冠军一样教学》读后感
《像冠军一样教学》是一本教育教学方法集合的书。在前言中,作者道格·莱莫夫把教学称之为是艺术与方法。本书阐述的62个技巧分布在12个章节四个部分当中。第一部分,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第二部分,严谨的教学态度与应用;第三部分,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思考度;第四部分,课堂文化的五大原则。因为有62个教学技巧贯穿,这四个部分既成体系又独立存在。在书的最后,道格·莱莫夫提醒教师具有的工匠精神,应该用勤勉和谦逊来打磨教学技艺。
翻开这本书我发现,书中罗列出来的技巧是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技巧中所阐述的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每天都在发生。熟悉的还有美国冠军教师对待问题的处理办法,虽然美国课堂文化、课程内容、作业形式等与我们课堂大不相同。陌生的是作者对教育教学名词术语的用法和对某些教学事件的表述方式,对于我来说专业性太强,读起来有些生涩难懂,一度陷入读不下去的境况。可“凡事贵在坚持”,如若连本书都难以啃下,还如何谈像冠军一样教学。于是我又静下心重拾书本,靠着一股子韧劲细细品味,惊喜发现虽然书中的名词术语或表述方式让人感到陌生,却可以凭借书中的案例内容、操作方法一下子豁然开朗。
走上三尺讲台已是第九个年头了,犹记得第一节随堂听课时紧张到连板书课题都在颤抖,到如今的较为熟练完整地上完一节课,是多了些许沉稳,处理问题也得心应手了点,但教学道路上的困惑仍不断地跳出来,我常常感到迷茫惊慌。比如当你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无人回应。时至今日,我都觉得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是门难度极高的技术。我经常把学生带入到后者不熟悉的问题环境,学生接不住我的话头,课堂冷场断档时有发生。反思过后,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提前备课不够细致,没能对每一个问题做好充足预设,担心无法掌控话题方向,就牢牢把住问题不敢放开让学生思考讨论。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教学经验不足,照本宣科,按照教案提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做得不足。
感到欣慰的是,尽管自身教学经验不足,但还有优秀前辈的教学经验、案列分析值得借鉴。就像在《像冠军一样教学》这本书中,我就学到了一个教学技巧:等待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总是在抛出一个问题之后等待大约一秒钟的时间就奢望学生给出最丰富、最发人深省或最完善的答案,可一秒之后便接受回答势必会鼓励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第一个而非最佳答案,往往会导致花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不好的答案。作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四步法”,第一步是描述举手情况,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第二步是提示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步是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第四步是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思考的具体时间。教师只有按照若干必要步骤去教导、提醒学生,才能让他们有效地使用等待时间,并实现等待时间的最大效益。教学方法有了,下面该做的就是亲身实践。我相信长久坚持训练,一定会发掘学生身上特有的品质,也许那些曾经不愿举手回答的同学只是还没思考好,一旦给他充足的时间,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所以翻开这本书,一定不要被书中巨大的信息量吓到。这就是一本教学方法的工具书。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应用。——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能不能在本书中找到类似的场景或问题?找到那个章节,深入读下去,或许顺着原来的问题,你能读到其他早已经存在的,可是你还没意识到的新问题。这本书是一个宝藏,阅读这本书是一个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