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这堂课与别的老师公开课相比,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点:整个课件就三页,一页是背景课题图,一页上标了一类生字,一页上是总结文章写法。这是让我甚为佩服的,因为课件页数少就意味着老师把文本已经吃透,无论学生的回答和质疑把课堂带向什么方向,老师都能够在无形中将它拉回到主线中。另一个让我佩服的点是肖老师是高中语文老师,然而,他只用了一节课时间让五年级学生把六年级的这篇课文学得通透。
本课肖老师使用的是设疑导入法,让学生转化方式说时间过得很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为什么大家会说不好时间的流逝呢?
在教授新课时,肖老师也用了出现频率不高的识字教学,与朱煜老师一样,识字教学并不仅限于读写。完成读写指导后,肖老师让学生使用生字组词并造句,并指明要与时间相关,学生完成造句系列后点明如果将时间放在前面,再用上动词就有形象了。
品读课文方面,在学生朗读课文与分享自己朗读节奏后和学生一起破解朱自清写时间的密码,分析他是如何化无形为有形的。与我在上这部分不同的是,肖老师让学生充分朗读,重点指导“轻轻悄悄”、“茫茫然”等的读法并指导学生从动词上找密码、从修辞上找解法、于追问上去解码,又让学生仿写重点语句,自己写活时间,将时间具话。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读出作者最后的觉醒与改变,读出他的力量与振作。
最后,肖老师总结了朱自清这篇散文的写法,再次明确作者将时间写得有形,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活化的场景表现,并在追问中深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