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黄继光》听后感

作者:王媛  日期: 2025-04-03  点击:

   革命文化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主题与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了具体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分别在三个学段以穿插或集中的方式编排了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黄继光》就是其中的一篇。此类课文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如何理解、把握好教材编排意图和年段特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和高尚品质,做到言意兼得,这是教学此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蒋老师的课例作了积极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学习起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革命文化内容,就是一个个既遥远而又真实的故事,就是一位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英雄。《黄继光》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教材第104页有脚注:本文根据石峰、王玉章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改写,原文刊载于1952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学生对那个年代、对抗美援朝战争、对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都是陌生的。
蒋老师设计了课前预学单,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以“泡泡语”的形式提示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上课时,蒋老师梳理了学生预学单上关注度比较高的三个问题,即“什么是抗美援朝战争?”“什么是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夺下597.9高地?”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组织讨论并解决问题。联系电影《长津湖》等,帮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补充与上甘岭战役有关的一系列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战役的惨烈和悲壮;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同伴互助解答疑问。蒋老师立足学生视角,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认知距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
2.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在学习语言文字中感受人物品质
文道统一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强调了文章的外在形式与思想内容的不可分割。本单元编排的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就体现了文道统一的原则。以《黄继光》一文来说,了解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品读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并感受其光辉形象为“文”;体会黄继光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并受到其革命精神感染,树立正确价值观为“道”。“文”与“道”密切关联,融为一体。
教学时,蒋老师以“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英雄黄继光的什么事迹”为主问题,借助示意图,让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学生在比较、调整词卡的过程中,了解了黄继光的事迹,也为第二课时简要复述课文做好铺垫。随后,抓住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比较阅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分组交流感受到的黄继光的崇高品质。学生学得十分投入,一名学生还联系了学过的古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联系比较中,感受英雄气概。文中两次写到黄继光“站起来了”,蒋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看似简单却极不平凡的动作,引导学生在比较、联系、想象中,逐步体会黄继光是在多么危险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的,这背后又是有着多么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在支撑。这个过程也有效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最后,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与人物品质融合起来。例如,蒋老师对“啊”字的朗读指导非常细致,笔者听到一名男生真诚地说:“我认为我们小组已经说得很好了,我想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男生读得非常投入,情感表达也很自然。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在对思想内容理解、语言文字品味基础上的个性化表达,是真实情感状态的表现。这样的学习活动,是让文本本身教育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3.创设学习情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推动学生发展
义教新课标提出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统编语文教材突出“单元”概念,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提示单元教学的着力点,双线组元的特色,为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了便利。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蒋老师设计了“品人物言行,悟人物品质”的学习主题,创设了布置教室“英雄墙”这个真实情境,将制作“人物名片”“英雄画像”等实践活动贯通本单元的学习全过程。学习《古诗三首》,学生为三位诗人制作“人物名片”;《黄继光》第一课时的课尾,引导学生为黄继光制作“英雄画像”,在进一步感受英雄品质的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简要复述和本单元其他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在单元后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将继续制作“人物名片”,体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物的品质,不断丰富教室“英雄墙”的内容。制作“人物名片”的方法也将迁移到本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中。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指引,贯通单元学习内容,做到课内、课外学习融通,在单元学习周期内,让学生持续感受英雄品质和革命精神,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