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听评课依据什么如何听与评。作者按照课堂活动发生的要素,将课堂解构为教师、学生、学习媒介、课堂文化四部分。
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比如在例子中就列举了一个观察汇报,我觉得这些术语都是可以借鉴于自己以后的听评课当中的。
1.教师的讲解。作者是从教师讲解的语言、讲解的辅助手段、讲解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来观察的。首先说说教师的语言——xx老师自身的天赋很好,声音洪亮,非常有磁性,语速适中,节奏控制得不错,而且抑扬顿挫明显,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语言简洁,指向准确。但在某些时候,如学生回答问题很好时,xx老师表扬性语言运用不够突出。再说说讲解的辅助方式——本节课xx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用了较多的辅助形式。如实物展示、视频短片、图片等等。肢体语言的运用在本节课中较少。关于讲解的有效性——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亮点,一个是缺点。
2.提问、理答、回答。这节课王老师共提问22次,其中指向不明的问题一个也没有,从中可以看出王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作了精心的准备。22个问题中,识记性的问题有16个,综合分析的问题有6个,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说,提问分为六个层次的问题,其中有关知识、理解、运用属于低层次思考水平;而有关分析、综合、评价的提问属于高层次思考水平。x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程设计了不同思维水平的问题。我们从分析结果来看,应该说搭配得较为合理。
3.学生活动。可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耗时、活动组织、活动效果四个方面来观察与纪录。
4.情境创设。可从情境创设的类型、效果的达成两个方面来观察的。从类型上看,本节课采用了实物模型情境、视频情境、资料情境、情境内容也非常丰富。
二是自己如何在课后陈述与反思这堂听评课。书中王老师从三个方面做了课后陈述:1.目标达成情况。2.教师主要教学行为。3.教学生成。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课后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目标一体现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主要体现的是……目标三主要体现的是……2.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组织学生讨论”“利用各种资源”“教材的二次研发”等行为……3.反思课堂生成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