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着眼“语用” 扎实教学

作者:王婧  日期: 2024-03-26  点击:

着眼“语用” 扎实教学

——读《指向语用 识体而教》有感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婧

蒋校推荐,有幸认识以为名声,习得一本好书——《指向语用 识体而教》。闲暇之余,王林波老师的这本书,静静看着纸上那清新朴实的文字,如饮甘泉许多在平时教学中面临的疑难问题顿感豁然开朗。

“文字教学,扎实展现魅力情感熏陶,无痕彰显智慧;识体而教,凸显问题特征;指向语用,提升语文素养。”封面上短短的四句话,将王林波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做了全方面诠释。整本书分教学主张、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育随感、名师评说、成长故事六大板块。一口气读下来,印象深刻之处有许多:

1着眼“语用”,扎实词语教学

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教学常常被边缘化、简单化。很多老师看来,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想当然认为词语的意思应该都懂了于是,轻描淡写揭过;还有些老师对于词语的教学方式极为简单,在课堂上将学生当作一本词典,没有启发引导,直接请学生说说某个词语的意思或者直接将词语的意思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抄写下来。可细细想来,这样的枯燥无味的字词教学是否真正能做到“在学中用”的效果?答案是否定的。

王老师列举的斯霞老师的教学片段吸引了我。理解“关心”这个新词,斯霞老师没有过多地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回顾生活,说说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大家的,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降低了难度,学生也更有兴趣了。这样的词语教学使词语不再生硬,不只是文字符号了,而有了生活的气息,有了生命的温度。当学生对“关心”一词理解得比较透彻时,斯霞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句子。可想而知,学生的朗读一定有滋有味。王老师在书中引入这个教学范例,可谓匠心独运,教会我在今后的词语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扎实进行词语教学。

2.着眼“语用”,夯实阅读教学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处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次又一次的咀嚼,细细品味,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回顾自己平常的教学,觉得欠缺地方很多,重视“教什么”,忽视“怎么教”;重视“写什么”, 忽视“怎么写”。读了王林波老师这本书,觉得茅塞顿开。是的,阅读教学着眼“语用”,首先要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文本的解读是课堂教学的根,在文本面前,教师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读者、作者,又是学生、教师。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不仅要与文本的作者产生思维的共鸣,还要照顾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阅读个性,唤醒学生生命意识,走进文本,从而研读文本。

着眼“语用”,还要关注文本表达形式。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是言语的表达。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应由“内容的分析”引向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呢?例如在我们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从只注重内容分析与理解中解脱开来,应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布局的方法、文本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从而夯实阅读教学。

3.着眼“语用”,切实识体而教

在认真研读了王林波老师的课例《猫》《丑石》《美丽的武夷山》《老人与海鸥》后,我发现每一篇课文语用点的选择,总是那么精准;每一次语用的训练,都会让人称妙。关注字词的教学绝不枯燥,注重语言表达也绝不模式化,语用的训练扎实有效。同样指向语用,他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教《渔歌子》、教《丑石》、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每一课的风格是不同的,语用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也不相同,因为这些课文的文体不同,切实做到了“识体而教”。

  记得之前上过《猫》公开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一味试着把课上出新意和趣味,而忽略了语文本来的样子。同样是《猫》的设计,王林波老师处理的简约而丰满:目标设定简约,教学板块简约,问题设计简约,教学手段简约。目标清晰而明确:第一个目标指向读,读得自然,读得真实。第二个目标指向表达,课前有铺垫,课中有习得,课尾有运用。王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给我很大启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简单教语文”是简约而不简单。小学语文中段的课文较长,一篇文章通常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但所谓识体而教,就是应该抓住这篇文章所应承载的最核心的语文价值,指向语用,学以致用。正如本篇文章就应该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真正习得能力,才能将它上升为规律性、稳定性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

不仅如此,在语文课堂中,充分预设、开放性的预设非常重要。我的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是单一的,一问只有一答,一项任务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且哪个问题先问,哪个问题后问,都做了精准的设计,这其实就是新老师最喜欢的那种“模式化”教学,可这样的设计从客观上抑制了课堂生成的可能,最终呈现的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多而杂的。而在林波老师的课堂,老师所提的关于内容理解的问题少之又少,所提的问题几乎都指向表达,且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很强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增强个体阅读体验,进而强化个人阅读感受,这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有了名师的引领,结合对书的理解,今后,我也尝试着站在巨人的脚印上,着眼“语用”,秉承坚守和创新不断教学实践注入新理念丰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