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鲁迅的脚步前进
作者:黄晨 日期:
2024-03-25 点击:
次
这次在二实小的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说实话,接到任务要上鲁迅的课文,一开始内心就有一种兴奋之感,那是真正的大师,那么有力量和深度的文字将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品读、分析、鉴赏会是多么酣畅淋漓。然而备课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明白了,鲁迅的文字真的不是那么好上的,尤其是那篇《好的故事》更是难以解读。“好的故事”背后是巨大的差异——特殊的历史背景、语言环境、文化意图、文学审美......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明白这些,太难,作为老师,要在一堂课的时间讲清这些,太难。
鲁迅怎么出现?以何种方式出现?如何在六年级学生听得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鲁迅的重要作用有所感知?文章中丰富的内涵和意象如何去解读?如何激发学生阅读鲁迅、思考鲁迅的兴趣?这所有的问题都萦绕在我的心头,那段时间,我真是着了魔,晚上多次梦到鲁迅,梦里还要和鲁迅对话哩。
幸好!幸好有一群可爱的导师们一遍一遍地给我理思路、找支架、想策略,在一次次的磨课中,鲁迅在我的脑海中清晰起来,也在课堂的教学中清晰起来。这次磨课经历,不仅让我走进了鲁迅、更是在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注入了活力与思考。
《好的故事》发生在1925年那个特殊时期,正是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受挫的时期,鲁迅先生在苦闷、压抑、痛苦的心情下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出现了是十几处景物,而作者详细描绘的就只有“河边枯柳树下的一丈红”,所以我们就从一丈红入手,领着学生读、读梦境的美,读一丈红给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再通过补充一丈红资料、社会背景资料、鲁迅生平资料、名人评价资料、鲁迅名言资料等资料,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走进鲁迅,走进那个黑暗残酷的时代,走进不服输、充满希望、不断奋斗的一代人。
但是课上完了,留下的遗憾带给我更深的思考——好的故事,我只讲了“好”,哪些“故事”,还没有涉及,“美的人、美的事”,也应该点一点,他们身上发生的美的故事就是作者一直企盼、追忆、纪念,却又不能明说的故事。
这堂课,我们一步步走进了鲁迅,触摸了他心中的“希望”,也希望自己也能沾染到一丝鲁迅的明艳、顽强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