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有幸参加这次“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收获颇丰。
第一节就是王崧舟老师的《走进晚年鲁迅》,王老师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2篇课文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相辅相成。王崧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晚年鲁迅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转换,使学生形成鲁迅先生就是“第二种人”的认识,激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爱戴之心。制作摘录卡,走近晚年鲁迅,王老师先提供范例,然后学生自主完成,先扶后放,循序渐进。课堂尾声,王老师创设情境,想象自己就是在万国殡仪馆现场的车夫、女佣、臧克家等人中的一人,会对鲁迅先生说什么?学生们真挚的回答令在场的听课老师们也不禁潸然泪下。
许嫣娜老师的《曹冲称象》如她的声音,如她的人一样甜。许老师由2条鱼导入,图文配合让学生们理解了“称”和“秤”的区别。许老师用三次出现称的地方串联起全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许老师展现出极大的亲和力,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表达。她与学生在教育旅程中共同享受美好的学习体验。
何捷老师此次是来救场的,但他执教的《父爱之舟》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何老师的幽默,何老师课的清晰。何老师的PPT都别具一格,重要内容用极大号的字标出,课堂开始就拿出了3个词“场景”“细节”“感情”,特别清晰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这也正如他的课一样重点非常明晰,何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场景和细节,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何老师对“逛庙会”这一个场景展开重点教学,抓住一“凉”一“热”,以语词作为支架,在反差中,学生感受到了父爱的艰辛、细心、敏感、固执……在教学中,何老师提出了许多老师们备课时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例如:父亲就是不吃,吃的是哪一碗?而就是在这样样的问题中,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父爱。何老师仅仅就重点讲了这一个场景,但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分析理解每一个场景的方法,无需老师再赘言。这也告诉我们备课时不必总想着面面俱到,将一个点讲深讲透,学生学好学透,其他点自然也就通了。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一场场丰富而精彩的课堂示范宛若盛宴,精彩的教学智慧启迪着每一位与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