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我们迎来了工作室举办的基于主题式学习的第九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对我来说,此次培训来得及时,来得实在,令我深受启迪。沈特、蒋校深入浅出的报告、四堂化理论为实践的教学,让我对统编教材中的鲁迅单元、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导师、工作室小伙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沉淀自己,丰富自己,现就这一次活动进行简单的小结。
统编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单元的整体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视角的阅读,不同表现手法的品悟,不同资料的运用,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而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这四堂课,以新课标为理念,围绕核心知识,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鲁迅这位“文学巨匠”“民族旗帜”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成就。从王婧老师的《少年闰土》、黄晨老师的《好的故事》、接着到何老师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到将烨玲老师的《有的人》,循序渐进,从走近鲁迅到亲近鲁迅,从认识鲁迅到读懂鲁迅,完成了“你好呀,鲁迅”班级小型纪念馆的布置,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进阶。
四堂课,亮点颇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蒋烨玲老师执教的《有的人》。蒋老师结合前面的三节课,以“读”为主线,因势利导,通过四个活动:“初读,读出节奏”“比读,发现写法”“联读,寻找身影”“展读,赞颂鲁迅”,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还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像鲁迅先生以及这一类人的敬仰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蒋老师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抓住“野草”“牛马”等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务,巧妙地出示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丰盈了鲁迅先生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总之,蒋老师的课,有力量,有温度,有气场,有深度,既如行云流水,又铿锵有力,无论是听课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受到了感染和启发。
此次活动,更让我意识到,语文主题式学习的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需要统筹考虑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主题、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与学习过程,保持这些单元内部要素自然协调,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自己也要深挖教材,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在解读教材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