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依然是结构化的主题式学习活动,作为上课的老师,我有了更多的收获。
情境创设一直是我备课中的难题,怎样做才能贴合单元,贴合课文,让它不至于只是套了一层皮?怎样做才能让情境更有特色?
上一次活动根据东域小学的校本文化“校园读书节”,创设了“书香东域,争当睿博阅读者”的主情境,而我们这次的活动定在了文化古镇周铁,周铁拥有许多贴合四上第七单元“家国情怀”的场所,比如:竺西书院、岳飞塚、竺西医院等,而周铁小学上学期有一个走访活动“寻访美丽乡镇,传承红色基因”,所以在邹书记的带领下很快就创设了具有周铁地域色彩的主情境:“追寻历史足迹,传承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跳出了“小报、故事会、宣讲员”等常规情境,更具特色,而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
在这次的具体备课、试上、议课环节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结构化
如何才能让语文要素学习实现真正建构? 结构化教学设计是一种方式。结构化教学设计,是指在“理解—迁移”的建构视野下,对教学内容、学习过程等进行系统化、递升式、组织型的改造与预设,以期实现语文要素学习能力化的建构目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完善。
结构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实现教学范式由“教”向“学”、思维生态由“乱”向“序”、知识结构由“虚”向“实”转化。实施结构化教学设计,需要明确建构起点、目标、过程,可以采用目标聚焦视野下的一贯设计、深度理解视野下的支架搭建螺旋上升视野下的对照呼应等策略。
《古诗三首》分为4个任务,1.借助资料,了解边塞风光;2.想象画面,丰满征战场景;3.补充留白,体悟将士内心;4.诵读诗歌,抒发英雄豪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分为4个任务1.访书院,认识周铁名人;2.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3.品语言,感悟报国情怀;4.联名人,立下读书志向。
只有在规范、有序的学习情境中,思维生态才能得到改善,学生的思维才能高质发生。
二、教学设计要有创新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设计中,我觉得有2点创新之处。
一点是使用预学单,在课堂中由教师的讲解变成了学生的分享。在两位学生的分享中,通过对比发现不同,从而掌握“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
二是在精讲第一件事时抓住魏校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来体会魏校长的变化,魏校长的内心。通过魏校长的震惊、喜悦、激动的各种情绪,更深入地理解周恩来说出这样一句读书誓言的意义,以魏校长、同学们来衬托周恩来。
课上下来,肯定还有很多不足,教师自己的情绪不够饱满,评价语言较为贫瘠,临场反应能力也不够,议课时戴教导提到的点,有些也被我因为不能把控而放弃了,但每一堂课,都是一次锻炼,我总有所收获,只要不断学习,总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