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语文”工作室第七次课堂教学活动有感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婧
今天,我们相聚东域小学,共同参与了以“在结构中聚焦主题,在活动中培育素养”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这是工作室的第七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再度收获了满满的干货,再度感受到致用语文的不断进阶。以下是我本次活动的感受:
语文这门学科是最富有内蕴和思想,最富有灵气和诗性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巧妙创设真实情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入更广阔的天地。余党绪老师在他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任务与情境》一文中把情境、任务与问题三者的关系概括为: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以情境优化任务设计。将任务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以情境的设置来限定思考的方向与边界,推动思维向深度与广度拓展,这是优化任务设计的主要策略。王崧舟老师在《文学阅读与任务情境创设》的专家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复合情境”一词,他指出复合情境能够彰显主体性,反映生活性,落实实践性,体现整合性。那如何创设复合情境,王老师也给我们指明道路,首要就是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情境,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那个情境才能切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切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然后,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让学生去解决真实任务;最后,学生在多样化学习中才能完成。
期初,我其实和施文瑶老师一样,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语文课老是要去“创设情境”,为语文活动戴上一顶顶帽子,文本自身不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情境吗?如果要创设情境,情境该如何更好地与文本知识融合?今天上课的老师就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式。上课的几位老师都都依托了东域小学的“书香东域,争当睿博阅读者”这一真实情境驱动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素养、思维素养和审美素养,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但魏特的课堂又给了我们另一种思路。魏特的课堂生动、有趣,又在学生的不断思维过程中获得真知。魏特用一节课的时间找到“智慧”一词打通文本,从整体感知到单篇领会,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在给师生减负、缩短教学的课时的同时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魏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设置大情境,但紧扣文本,直指语文要素,看似一节课上完了一个单元,但实际上,整个课堂扎扎实实,又充满趣味,让人佩服。课后,魏特的讲座也是让人受益匪浅,的确,不同的单元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教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尝试,积极实践,继续探究结构化教学的新路径。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创造、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本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而每一次的活动都会让我清楚地感受到工作室导师们和小伙伴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愿我们都能在“致用语文”工作室中收获满满,并学以致用,真正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