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定位

作者:施文瑶  日期: 2023-09-05  点击:

小学阶段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常常陷入学生学得难、教师教得累的低效困境。有的在目标定位上失核,或紧盯应试需求,强调知识传授,或盲从社会大流,远超课程标准要求普及所谓“国学”,“用力不正”;有的在语言学习上失措,或套用白话文的学习范式来学文言文,或忽视文体特征而止步于文本记忆、复述,“用策不当”;有的在情境创设上失真,只见热闹,却流于形式,脱离学生语文生活,不能实现学生学习体验的言意共生,“用情不深”;有的在文化传承上失魂,过度强调知识、方法学习,浅尝辄止,而忽视文言文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劲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怎样才能摆脱低效困境,呼应新时代育人需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呢?笔者认为:遵循儿童学习文言文的规律,切准目标定位,以文言文所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与动力,创设真实情境,基于语言运用,打造言意共生的课堂学习,提升审美意识,建立文化自信,是文言文“致用”教学的必由途径。 教材所选文言文,文质兼美,对小学阶段学生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的培养能起到启蒙与熏陶作用。因此,面向全体儿童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当充分遵循儿童学习文言文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同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逻辑,站在发展全体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为学生语文学习积淀文化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增强优质动力。

1.宏观审视教材,规划文言文学习的始终  

教材中的文言文编排,从三到六年级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按照课标的要求,准确定位年段教学的目标,融合单元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切准单篇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比如,新课标明确第三学段“注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中,可以运用《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历史材料,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更生动真实地理解《论语》选句的内涵,得到熏陶与提升。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例,创设故事情境:“孔子进入太庙后,一会询问这个,一会询问那个,周围的人嘲笑他:‘你不是很有学问吗,怎么事事都要问我们这些学问不如你的人呢?’孔子笑而不答。”用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启发学生领悟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主张的内涵;再引用《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介绍孔子向项橐请教的故事。大量历史资料的运用,深化学生对孔子求学精神的理解,把课文读厚读深,同时也打开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野。这样的设计立足于高年级学段特点和文本特色,也高度呼应新课标第三学段的要求。

2.面向全体学生,坚定儿童学习的本真

新课标鲜明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因此,小学阶段文言文阅读教学必须突出基础性、趣味性,由浅入深,以学习兴趣为导引,让每一篇文言文学习都成为孩子们语文生活中最生动的记忆,在他们心中埋下中华文化启蒙的种子。部分高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细致地分类梳理小学教材中文言文虚词“而”“之”等的用法,举例充实,剖析得极为详备,无形中却为孩子们理解文言文设置的障碍。因为此类复杂的文言虚词完全不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能轻易解读的,实际教学点到为止即可,大可以告诉孩子无须深究,而经此细细点破之后,反而成为孩子理解的负担,甚至造成孩子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与排斥,带来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