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思长悟 方能致远
——致用语文第五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感悟
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个性化为出发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是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体现。通过这次工作室的教学研讨活动向我们展示了应该如何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提升教学效率。
一是创设趣味十足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梅一枝老师巧设“毛泽东主题馆”征集藏品的活动情境展开《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搭建“征集藏品”“选择藏品”“解说藏品”三个学习任务层层推进,帮助学生透过文本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真正走进毛主席的内心,感受其伟人精神。
二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和帮助。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创作自由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慧玲老师勇于尝试了我们始终不敢实践的“小先生制”课堂,尤其是提前按学习能力等分好小组,让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小先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拒绝让课堂成为优秀生的课堂,人人参与其中,人人都有收获。费姣老师也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而且能够简化课程难度,通过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能力互补完成学习任务。
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勇于尝试、勇于追求、勇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