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工作室的活动,我虽没有亲自到现场进行观摩,但是仍带给了我深刻的思想启迪。感谢王婧老师给我发来了她认真记录的课堂笔记,感谢工作室的小伙伴撰写的活动报道,让我能汲取到本次活动的精华,使我愈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教师的理念变了,只有学习方式变了,孩子的能力才能发展。作为老师,要树立好整体观念,“单元”不再只是内容单位,更是一种学习单位、微型课程,需要结合单元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创设一个统整单元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进阶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有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实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因此,语文的学习需要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对接,以学生为主体,以某个领域内的问题为学习起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带领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规划学习内容,努力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将本节课学习目标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是革命文化单元,人文主题是“理想和信念”,即为国家献身、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理想和坚强、勇敢、责任、担当的坚定信念。整个单元的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是都体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我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教育的旨归。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才是语文课堂的目标。
这次三位老师的课堂展示,是对新课标最好的诠释,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践行。他们对六下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重组,精心设计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深入开展新课标下的课堂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操作示范和借鉴。
这三堂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师生一起回顾、整合、串联,将课文中的词句化为内心的咏叹,收集、讲述着从古至今仁人志士、革命英烈的故事,分享、表达自己的心愿,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语文素养的共生,点亮了学生心中那座“理想和信念”的灯塔。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将努力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反思改进,争取在教学中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