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遇见最美转变

作者:王婧  日期: 2023-03-24  点击:

遇见最美转变

——“致用语文”工作室第四次课堂教学活动有感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婧

本周二,我们相聚湖滨,共同参与了以“转变学习方式,涵育语文素养”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这是工作室的第四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再度收获了满满的干货,再度感受到咱们工作室在主题式学习研究上的不断进阶。以下是我本次活动的几点感受:

一、培养问题意识,转变学习方式

正如潘文彬校长《还学习本来的样子》中写道:“儿童问学课堂,是问题驱动的课堂。”的确,有“问”必有“思”,“思”就意味着学习主体必须是学生。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的学习思维,具备这种思维,学生就会在课堂上主动参与、高效投入。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转变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凸现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钻研语文新知、主动探索语文世界之妙。在本次的主题式学习研讨活动上,芮老师、杨老师、钱老师三位老师就在转变学习方式上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们充分提现了以生为本,巧用多个问题串联起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维不断进阶。同时,他们从传统的全是教师板书变为了学生得出、学生总结、学生书写、学生粘贴,教室前头那张设计巧妙的“志”“愿”墙特别吸引人眼球,一开始我还疑惑这该怎么用,直到芮老师让学生粘贴上写有自己探究得出的诗人志向的红心,我们才恍然大悟,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一定更能使学生接受。

二、提升文学修养,立足语文本真

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佩服的第二点是三位老师精彩的教学语言。因为本单元是以“理想与信念”为主题的单元,有很多涉及到红色革命的作品,所以遵从新课标的指引,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尤为重要。三位老师课堂的语言是极富文学性的,想来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才会有如此精彩的呈现。在他们的教学语言中我感到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我想学生也一定在这文化熏陶中提升了对革命文化、中华文化的热爱,核心素养随之提升,这才是语文最美的样子。

三、链接生活资源,涵育核心素养

语文这门学科是最富有内蕴和思想,最富有灵气和诗性的。作文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资源、利用生活资源,要巧妙地把生活资源引入课堂,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入更广阔的天地。三位老师都链接了生活资源,且这些资源符合六年级学生认知、贴近学生生活、让人觉得生动有趣。例如芮老师在《查资料,明志向》课例中就用今年寒假大热的电影《满江红》引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热烈探讨,一下子就把气氛带活了,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杨老师在《抓细节,悟品质》课例中设置了真实的情境,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画外音”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李大钊的内心、探寻革命先烈的品质。钱老师采用采访的形式引导学生明晰写作思路,确定写作内容……这些教学方式都与以往一问一答机械式的教学不同,更具有情境性、真实性,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创造、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本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而每一次的活动都会让我清楚地感受到工作室导师们和小伙伴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愿我们都能在“致用语文”工作室中收获满满,并学以致用,真正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