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模式化问题,大家写出来的作文几乎是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化表达。这样的写作不仅抑制了学生写作热情,还限制了他们写作素养的发展。因此,根据习作目标与学生原有水平的差异,针对相应的语文要素为学生搭建真实有效的学习支架,来唤醒写作动机、启迪写作思维、丰富写作表达的习作教学是迫在眉睫。
在12月9日参加完以“依托支架,以学导教”为主题的工作室第三次教学研讨后,再次被课堂中真实有效的情境支架所吸引,反思为何自己课堂上创设的情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常常在开头运用后就不了了之。从自己参加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时就发现,其实在现有教材中往往没有相关的任务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习作指导时结合学生现有的真实生活体验,建立情境支架,让写作情境与学生生活相关联,指向学生的写作需求,从“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激发表达欲望。
六上第五单元习作是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印象深的汉字写一件事,要求能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将中心意思表达清楚。但是对于这些字内涵的解读和擦亮,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深挖和唤醒。比如那些背后的来历和故事,比如那些温暖的回忆和情感等。所以在任务一《理清思路,选好素材》中陈城老师在课前搜集了班级同学的11张生活照片,用一个字来形容你眼前的这张图片,奠定了生活的基调,依托“素材支架”,适度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话可说。任务三《紧扣中心,充分表达》中杨杰老师在习作片段的互动点评环节中,某位学生点评拔花生动作时适时插入情境,让学生站起来演一演,在演的时候抓怎么握、怎么拔,有了这样的情境支架,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真切感受拔花生的不容易,也是为下文找到哪些地方体现“苦”做了充足铺垫。
不管是情境支架,还是例文支架、问题支架等,所有的习作学习支架都只是支点,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习作视野,启发思维,释放“语力”。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和度,在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下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