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习作指导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断裂”的。教师指导时费尽口舌,而学生着手写时仍然如同牵牛下井。学生好不容易交上来的习作,常常不按指导的来,甚至背道而驰。而通过这几次习作课堂的学习,尤其是这次的3节课,让我看到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搭建支架,让学生学有抓手。
一、情境支架,知道“为谁写”
陈老师的课堂课前“看图猜汉字”的游戏出示了11张学生图片,11张图就是11个情境,一下子就联通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上课伊始,陈老师又联系六年级下册的“成长纪念册”创设了任务情境,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激发了学生内在动力。情境支架的构建,还原写作的真实目的,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任务本身的兴趣,将学生置入想说、想写、想表达的⼼境,由“要我写”进⼊“我要写”的⼼理。
二、表达支架,知道“怎么写”
学用单:这次的3节课共用了一张学用单,学生随着教师的指导,学习的推进,不断地对
学用单上的内容进行修改,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生成。学用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就好似习作提纲,学生习作时参考学用单,能言之有序,重点突出。例文支架:教师统整了教材资源,联通了单元内的多篇课文,以写作为目标,在课堂上适时地放入教材进行方法的学习。陈老师借助《夏天里的成长》和《盼》引导学生明白了围绕中心可以从不同方面或通过不同事例来写。李老师借助《夏天里的成长》《爸爸的计划》《盼》指导学生了解了写作时要组材有序、详略得当,运用多种方法。
三、评价支架,指导“写得怎样”
林老师为学生搭建了评价支架,清晰的星级评价表,让学生写作和评价时时有章可依,有
则可循,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评互改能力的支架。
本学期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结束,我收获了满满的精神食粮。每次学习都是对不完备的自己的一次充电和完善,然后学以致用,得到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