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媛  日期: 2022-11-21  点击: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但是目前的习作教学存有一些突出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习作能力得不到切实提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传统教育思想、方法的一次革新,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该理论虽历经时代的洪流,但仍经久不衰,对现如今的小学习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该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它强调生活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手脑结合、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把学校的一切都扩展到自然、社会中去,让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服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与生活紧密相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因材施教,解放、活跃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当下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积累不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注重日常点滴的积累,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与低学段的写话不同,习作讲求学习者能用文字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但是写什么?怎么写?这对于语言积累不足、初次接触习作的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很多学生每每写到习作,就搜肠刮肚,无从下手。有些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生活经历,但是由于很少注意到生活本身所蕴藏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难以把它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写出来的内容空洞无物,毫无内涵。

(二)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实践证明,多样的教学形式、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当下的习作教学,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往往喜欢把控课堂,以权威自居,学生变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变得木讷和僵化。

目前,“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完成习作—教师评阅讲解”的教学模式仍屡见不鲜,有的教师甚至为了“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出示各类习作的模板,让学生根据模板进行生搬硬套,写出来的习作结构雷同,表达相似,我们的孩子似乎不会创新,对于别人的故事和别人的语言秉持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威胁着儿童的生命成长。

(三)缺少针对性的讲评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是真正意义的教学对话,是习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当下的习作教学,教师尤为重视对作前方法的传授,忽视对习作的讲评,只把它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用几句话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草草了事。就算对习作展开讲评,老师们大多也只是出示一篇典型习作,让学生们对其评头论足,对选材、语言、标点、错别字等进行修改,孩子们往往被弄得疲惫不堪,但学生的发展却并没有真正落实。

我们知道,对习作的讲评但是目前的习作讲评,缺乏对学生个性化表达的重视,缺少针对性的指导,或是糊弄,或是随波逐流,难以将儿童引向更加敞亮的新天地,这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的。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习作教学的启示

(一)生活是最佳的习作素材库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因此,笔者在进行习作训练指导时,除了让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以外,还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

笔者每天利用早读课的时间,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眼,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叙述从生活中所观察的事物,所经历的趣事等,教师进行随机的指导,及时的点评,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素材的意义和蕴藏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所说、所观察到的写下来,形成书面文字,对字数和篇幅的长短不作要求。

老师带领学生冲出教材这个小圈子后,学生们就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孩子们逐渐认识到,习作并不难,它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表达的一种需要,是“以我手写我心”。

(二)“做”是习作活动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主张在做中学。教师在开展习作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回归五彩斑斓的生活,注重学生真实的实践体验和情感抒发。

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1要求学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在教学之前,笔者让孩子提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明确观察的目的,指导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查阅相关资料,全方位的了解所观察的植物。在课堂上,笔者把风信子请进了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其它特性的同时,教给他们写这一类文章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观察细致。一位学生写道:“风信子的茎很特别,它长得圆圆的,像一个洋葱,有趣极了。它穿了一件棕色的外套,茎下面长满了雪白的、龙须一样的根,它们自由地往下生长,像千百条缠在一起的银丝,又像圣诞老爷爷的胡须,真有意思。”生动优美的语言彰显了学生对植物的喜爱,对美的欣赏。

又如儿童最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4是要求学生做一项科学实验,记录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有趣的发现。笔者围绕“吸水蜡烛”这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先根据实验操作视频,回家亲手做一做,教师再进行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并指导练说、练写。一位学生在习作的结尾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小实验,大道理,只有亲自实践,才会发现、验证更多的科学知识。” 以活动促实践,以体验促发展,应成为当下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

(三)“创造”是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基本宗旨是建设“合理的人生”、“理想的社会",为实现人类解放培养“心、脑、手并用”、真善美合一、 具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真人。创造意味着学生要破旧立新,对知觉材料重新进行编排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1.声音转化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音画资源,为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譬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播放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有鸟儿的“叽叽喳喳”声、风的“呜呜呜”声、“哗哗哗”的下雨声、“叮咚叮咚”的溪水声等,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声音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场景,并引导学生完整、流畅地口述出来,最后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一篇篇习作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这是声音和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习作更具生命力。

2.情境陶冶策略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创设情境对习作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带入文本所营造的情境之中。

笔者在进行《荷花》(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学时,先给学生播放荷花的视频,学生立即来了兴致,目不转睛地观看着,接着播放课文的录音和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扮演荷花,起身翩翩起舞,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静谧清幽的情境之中,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他们发挥奇妙的想象,畅所欲言,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了荷花的美丽姿态,并写成了小短文,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3.灵感放飞策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不是平白无故的产生的,它依靠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将创意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6和习作8都要求学生编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习作8是这样要求的: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习作8所出示的几种动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孩子们说一说它们原来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接着让学生从图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动物,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灵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把所选择的动物拟人化,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说一说它为什么会有这项特殊的本领,它的生活因此发生了什么改变,故事所蕴藏的道理是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讲故事说具体、说生动,学生们所编创的故事引人入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作后评”是习作的有利保障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每次完成自己的习作之后,都非常期待老师的评价和反馈。教师除了及时讲评外,在讲评的过程中要注意情绪的平稳。教师可让儿童走上前来,对着同学和老师大声诵读自己的作品,在这期间,教师要做到不打断、不急躁、不挑剔,以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为主,发掘每位学生身上的写作潜力,并指导他们关注细节,将习作改得更为完善和生动。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评以外,笔者还进行小组分组,让儿童在组内展开互动交流,彼此之间为对方的习作提建议,分享各自的习作技巧,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利用教室里的一面空白墙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张贴在上面,让班级里的其他学生充分浏览、品读、修改。学生根据多方建议修改好自己的习作后,教师应重新进行评点,了解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多表扬其进步之处,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小结

教育离不开生活,语文学习的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符合小学习作教学的特征和规律,在习作教学中应用该理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习作条件,提高其习作的效率。

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学习和理解生活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造灵感,积极为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习作氛围,在习作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真正发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