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五育融合下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建设研究》

作者:陆婷婷  日期: 2025-04-03  点击:

五育融合下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建设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五育融合已成为建设语文高质量课堂的关键。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另外,五育融合下优化语文课堂,既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又强调塑造学生品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学习环境。因此,文章结合五育融合概念,分析了五育融合下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建设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建设

五育融合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育人思想,能为语文教学创新提供全新思路。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师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传授,而是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主要目标。由此可见,结合五育融合理念优化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能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五育融合概述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理念,目的在于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理念突出了教育范围不仅限于知识传递,要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心理健康、审美情趣以及劳动能力。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教师将五个方面视为统一的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出发予以规划,并消除不同教育领域之间的隔阂,从而强化学生道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技能等的全面和均衡发展。同时,这种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目的是通过多方教育实体的参与和互动,形成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2五育融合下语文高质量课堂建设的原则

2.1全面发展原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教学重点不仅在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在于他们的品德、体能、审美感知以及实践技能。因此,教师需要仔细探究课本里关于道德、智力、体育、美学以及劳动技能的知识,并运用多元化教学互动,包括角色互换、情境重现、手工操作等,让学生在掌握语文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

2.2融合创新原则

融合创新原则提倡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学科分界,促成德育、智力、体育、审美教育及劳动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同时,强调运用创新的教学技巧和工具,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实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3以生为本原则

生本原则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建设高质量课堂的基础。所以,在五育融合下,教师需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性别差异与个性化学习需求,观察他们的学习进度与感受。同时,应采用启发式、探索式、互助式的多样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这种方法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2.4评价激励原则

激励评价原则在五育融合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习成果时,不应仅限于分数,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态度、方法以及创新精神等多维度。构建一套精准、细致、公正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教师能实时观察学生的长处与短板,并据此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激励。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实际操作任务,包括料理家中的植物或动物,引导学生围绕从实践中领悟真谛的主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感悟。而在点评学生作文时,教师不仅要重视文章结构、词汇运用等因素,而且要捕捉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感受与顿悟,以提供正面的评价与激励。

3五育融合下语文高质量课堂建设的策略

3.1渗透五育思想

第一,挖掘教材内容,深度融合五育元素。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资源的宝库,教师应深入探索这些资源的潜力,将五育理念融入授课过程。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可以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布置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学生参与教室环境优化和植物种植。这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略劳动的快乐,并逐步形成对劳动的喜爱之情。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将五育思想融入教学,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引入情景模拟、趣味互动、团队探索等多元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智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题目,激励学生独立探索和协作沟通,进而塑造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通过音乐伴随下的朗诵和绘画作品创作,学生能在艺术熏陶下领略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而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实践活动,包括手工制作和校园植被种植,以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劳动的意义和快乐。

第三,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五育融合环境,是建设高品质教学课堂的核心。因此,教师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对五育并举教育有利的教学环境,借助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实现全面成长。可以组织诗歌朗诵赛事、书法艺术展示、体育赛事等各项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提升自身能力、展示他们的才华,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另外,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体系,家庭与学校应携手合作,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投身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2创新五育活动

一方面,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要想实现推陈出新,必须建立丰富多变的五育融合教学生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投入积极性。在智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语文主题研究,设计古诗词中的自然之美项目,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分析讨论、创作诗词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与美育结合上,教师可以开展诗词大会+户外徒步活动,让学生在背诵诗词的同时,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通过运动增强体质,强化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在劳动教育方面,教师可以组织亲手制作书签、编写班级小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劳动的趣味,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跨学科教学活动,将科学实验或社会调研与学习语文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相关技能,从而达到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目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能丰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另一方面,加强家校社合作,构建全方位育人网络。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协作,推动五育融合的落实。学校应深化与家长的互动联结,携手打造融合五育要素的家庭教育氛围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或家庭教育研讨会,向家长教授五育融合的教育观点及技巧,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可以整合社区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通过安排学生前往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地标参观,有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而通过参与社区服务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当然,学校也可以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劳动榜样或杰出人物到校园内举办讲座和沟通,通过与这些人物的合作互动,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而提升劳动教育的成效。通过这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协作,有利于打造一个全面的育人体系,从而为五育融合提供支持。

3.3加强五育评价

3.3.1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五育融合评价的基础。传统教学评价通常聚焦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五育融合对评价内容提出了更全面的诉求,即应覆盖道德教育、智能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以及劳动教育这五大领域。因此,教师应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包括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情况,还应深入到他们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审美感受以及劳动技能等多个方面。在评价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时,不仅要考虑他们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还要引导他们分析文章内含的价值观、情绪倾向以及劳动与实践感受。通过应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意见,旨在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公正性。

3.3.2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融合

在五育融合评价体系中,整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过程性评价专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通过监测、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便为教师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这种方法能使教师清楚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成长情况,让他们能及时修改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讨论、角色扮演、劳动实践等活动的表现,评价他们在德育、体育、美育以及劳育方面的发展。另外,终结性评价同样重要,因为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终极验证教师需要根据日常的过程性评价数据,考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发展程度,以形成完整且公正的评价结果。

3.3.3强化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

评价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成长,所以,凸显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尤为重要。五育融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评价中重视激励的积极作用,利用表扬和奖励等手段强化学生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因此,评价应具备明确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朝向五育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懈努力。在评价学生的功课时,教师可以特别指出学生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上的突出表现,并对此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强化这些长处;而针对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劳动技能上的欠缺,教师应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以指导学生增强体育活动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性的展示活动和比赛,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和相互学习的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3.4融入信息技术

首先,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学习体验。信息技术能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教学活动提供多种方法,教师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样化的媒体工具,能生动地呈现文本中的环境和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象力。在《题西林壁》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VR全景展示技术重新呈现庐山的丰富景观。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如同亲自置身其间,从多个视角领悟诗意境界。此外,通过运用电子绘本、音频朗读等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感受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及故事内容,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

其次,突破教学难点,促进深度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一些难以捉摸的概念和错综复杂的情节常常成为学生领会障碍的来源。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有利于克服这些教学难题,并协助学生掌握学习材料。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纳米技术的特点及性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阅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收集趣味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向学生展示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吸引学生观看和参与课堂互动。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一方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深度理解。同时,应用信息技术也能使得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等渠道,更便捷地接触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实现扩展阅读,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

最后,加强师生互动,提升综合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这种结合超越了单纯教学内容的展示手段,更深入地涉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信、钉钉等在线社交工具创建虚拟教室环境,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沟通提供渠道,以促进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自然过渡与连续。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辅助,策划一些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升课堂的互动质量。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视角下建设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通过深化实践要义、拓展教学内容及畅通校社联动,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将五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五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更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从而培养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志刚.立德树人:语文课程视域下五育融合的新质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全人培养策略探索[J].江西教育,2024,(30):25-28.

[2]吴炯芳.立足五育融合探究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举措[J].新课程研究,2024,(22):123-125.

[3]廖侨莲.“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23):57-60.

[4]沙亮亮.“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27):128.

[5]李德茂.五育融合视域下对小学语文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探讨[J].读写算,2024,(2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