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设计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教学途径
——以部编版教材五上《太阳》为例
宜兴市闸口小学 张梦姣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设计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张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积极地建构知识意义,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客观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去设计进阶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与迁移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本文将从以《太阳》一课为例,通过阐述通过教材分析设计跨学科活动主题,预设活动目标;基于学情特点预设进阶式活动任务,规划活动流程;基于知识体系整合跨学科资源媒介,拓展活动资源;坚持学为中心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素养;基于学习进阶组织生成性活动评价,反馈活动效益,探索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设计并组织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途径
就目前来说,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教师都并未深入分析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一直以本课程的语言文字知识储备与拓展为主,忽视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也并不十分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科之间长期处于相互独立、分割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小学生常常会通过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方式学语文,看似可以不断加深知识记忆,却时常处于浅层认知层面,难以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自主整合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与探索,很难终身受益。在新课改初期,教育便强掉了跨学科整合的积极作用,又在《新课标》中专门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一线教师将这一学习任务群落到实处,真正地打破学科隔阂与壁垒。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指通过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去设计、组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综合应用。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智育,还要全面开展德育、劳育等其他活动,综合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与成长。另外,德国学者沃尔夫认为,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活动影响着学生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行为与效益。从这两个理论来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设计并组织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将有利于从正面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也可综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实现全面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发展、逐步提升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设计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通过教材分析设计跨学科活动主题,预设活动目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各个单元的课文篇目、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多个板块内容都是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进行设计与统整的,其中便与多个学科相互关联。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备课阶段要综合、深入地分析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育人价值等,由此设计跨学科活动主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潜能预设活动目标,以便逐步地促使学生从低阶向高阶发展,以便顺利地优化学生的活动体验与学习状态。
在《太阳》一课的前期备课阶段,我便深入了课文内容的文本篇性、文体结构特点,还深入分析了课文中所隐含的其他学科知识。首先,《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从多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文中也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手法,学生应在阅读课文时敏感地分析“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体会数据分析的精确性、简洁性。另外,在科学课程中,学生也能初步学习与太阳有关的科学常识,能够自主分析太阳的特点,积累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本节课教学实践中,我便将语文、科学、数学三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整合起来,由此设计了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本轮活动中,我也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自主鉴赏、品评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理解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及其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与作用;
2.结合课文掌握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说一说每一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3.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了解与太阳有关的知识,能够简要概括太阳的特点,学会进行自主表达;
4.尝试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式将事物的特点说清楚、讲明白,掌握说明类语言的特点,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围绕这几个活动目标,我便会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并整合多学科知识去分析“太阳”的特点,学会使用文学语言、数字化语言去描述太阳的特点并普及科学知识,使其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主旨与核心内容,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二、基于学情特点预设进阶式活动任务,规划活动流程
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主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去设计进阶式、结构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地理解、内化、应用多学科知识,从而顺利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综合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兴趣与特长等,从学生视角设计进阶式的跨学科活动任务,由此规划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流程、操作程序,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实践经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在《太阳》一课的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全面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其语言表达方式,且能够自主掌握太阳的特征及其表达方式,我便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任务与教学流程:
任务一:“说说我了解的太阳”。
根据三年级科学课《太阳、地球和月球》一课知识自主总结与太阳相关的科学知识;在这一任务驱动下,学生可自主围绕太阳的特征搜索、整合网络资源,尝试说明太阳的特征与作用等。基于此,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太阳,记录太阳的颜色、形状等,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与功能。在此阶段,教师也要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导入语,使学生初步学习“说明文”这一文体概念,为课文阅读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任务二:“我为课文绘导图”。
这一活动任务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全面概括《太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能自主梳理课文的说明思路与说明对象,按照一定的思路绘制思维导图,展现整篇课文的写作框架与文本篇性。(如下图)因此,我便据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活动: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内容,说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太阳;读通读顺,自主积累语言文字知识;从课文中找出有特点的关键词,如“千米”、“摄氏度”、“体积”等,由此联想科学、数学知识,掌握各类关键词的实际由此意义;概括课文从长度、温度、大小三方面描写太阳特征的具体内容,说出太阳的特点;也要学习“生态环境”、“气象变化”等科学概念,了解太阳雨地球、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太阳的特点,总结出与太阳相关的关键信息。
![]() |
任务三:“我做太阳研究员”。
这一任务是要通过细读精读活动使学生从课文中总结出太阳的特征,也要学会用数据写去描述现实。因此,我便围绕这一活动任务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活动一:“直接用数据说话”,即学生要圈画出课文中“列数字”的内容,使用数据去描述太阳的特点,并在此过程中将数据转化成具体的结论;活动二:“换算数据说明白”,根据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习“举例子”这一说明手法等特点,并且能够说明“说例子”这一说明手法的表达效果,也要进一步分析“作比较”说明手法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
任务四:“我是太阳讲解员”。
根据自己从课文中所学到的科学常识,学生便要按照一定的说明思路与说明语言去概括太阳的特点,尝试使用具体的说明手法将太阳的特点讲明白。为此,我便会设计趣味讲解活动,并且会专门制作讲解卡,邀请三年级学生到班级内进行听讲,使学生能够自主宣传太阳的特点,也能思考如何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说明一类事物的特点,从而顺利地实现有意义学习。
围绕上述几个活动目标与相关流程,小学语文教师则可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围绕“太阳”这一主题自主整合科学知识,也能从数学思维去分析各个长度、温度、体积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个说明手法,顺利地实现有意义学习。
三、基于知识体系整合跨学科资源媒介,拓展活动资源
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依托于丰厚的多学科知识展开的,在《新课标》中,教育部提出要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积极地“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根据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内容去整合学科知识,也应鼓励学生根据活动需求自主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太阳》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去整理科学课程中与太阳相关的科学知识,也会整理数学课程中关于体积、温度、长度距离的单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地将三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整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则可自主搜集、整合与太阳相关的科普资料,比如可以到图书馆阅读相关图书,也可通过互联网搜索丰富的资源媒介,或者是通过参观天文馆的方式去获取相关的知识。据此,学生便可按照一定的说明手法尝试介绍太阳的特点,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
四、坚持学为中心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素养
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关键便在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利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丰富学生的实践体会,从而真正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应坚持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去开展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展开动手实践,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太阳》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小学生可以参与到以下几轮实践活动之中:
首先,学生要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太阳,比如太阳的形状、光晕等,记录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太阳特点。
其次,学生要自主分析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自主表达,明白太阳会产生气象变化、是在地球上产生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的基础等等,进一步把握太阳的特点。
再者,学生要以讲解员的身份自主宣传太阳的特点,同时还要结合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去思考保护自然生态、爱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由此学习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环保实践活动之中。在此环节,我则会从道德与法治课程角度去引导学生分析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生存矛盾,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小学生既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也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与其他同学共享关于太阳的科普资料,从多维角度讨论地球与太阳、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思考保护自然生态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以及维持自然生态对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小学生有可能会产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也要通过必要的赏识、鼓励等去增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使其自觉地参与到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之中。
五、基于学习进阶组织生成性活动评价,反馈活动效果
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主张通过生成性、即时性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地反馈活动效益,也要支持学生自我监控个人在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素质成长状态,通过进阶式的即时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其自主调适学习策略与计划,不断地优化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条件与操作程序,最终要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阶状态设计生成性的活动评价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与评价能力,也要通过教师的即时评价反馈不断地鼓舞学生、激励学生,从而切实提高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效率水平,为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太阳》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在课文阅读探究阶段,我便会围绕阅读行为、阅读效益、阅读态度等设计相应的评价依据,引导学生自我监控个人在阅读活动中的学习效益及其行为特征,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与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能够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也会评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数学知识、科学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情况,及时地突出学生的学习增值,使其顺利地实现有意义学习。再如,在“我是太阳讲解员”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我便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即要评价自己或同伴是否能够准确、具体地说出太阳的特点;是否形成了开放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对于太阳特点及其作用的了解是否足够全面与丰富;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太阳的特点说清楚、讲明白;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神态是否大方自然,语速是否适宜,语调是否吸引人,等等。并且按此思路,设计了评价表。(如下图)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也会设计相应的教师评价,肯定每一个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个体特长与学习增值,以便逐步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自信。
评价标准 |
评价结果 |
能够突出太阳特点 |
★ |
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
★ |
表达清晰,仪态大方 |
★ |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组织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将有利于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自主迁移多学科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能够顺利地优化学生的认知状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教材内容,从中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由此设计进阶式跨学科活动主题、预设活动目标并设计进阶式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多学科知识媒介与乡土资源,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进阶式跨学科实践活动之中,结合过程性评价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增值与个体特长,真正地促使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方方.小学语文“1+N”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路径[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48-49.
[2]周维敏.“新田园”言语活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23,(11):84-87.
[3]彭雪.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23.
[4]卢秀芳.学科融合项目驱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23,(15):44-46.
[5]孙燕妮.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探索——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耦合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9):10-1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乡村教师专项课题“学习进阶理论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编号:XC/2022/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