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实践路径探寻

作者:王婧  日期: 2025-04-01  点击: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实践路径探寻

——以部编版语文五上第三单元跨学科学习为例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婧

【摘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动下,研究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式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如今,“跨什么”“怎么跨”仍可能存在误区和困难。因此笔者从锚定目标:聚焦核心素养,挖掘育人价值;确定主题:立足生情学情,激发学习兴趣;设计任务:坚守语文本质,整合学科资源;探究活动:依托问题驱动,搭建适切支架;学习评价:借助评价量表,多元评价总结五个步骤探寻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实践路径,以求进一步提高跨学科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主题式学习;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与“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基本原则,既强调课程综合,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并在课程编制中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然而,现如今仍存在随意式跨学科学习、拼凑式跨学科学习、接受式跨学科学习等误区。如何有效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便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价值。

语文主题式学习与跨学科任务群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亦是以“整合”为关键词,在学习主题之下,整合课内、课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学习方式。因此,开展语文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提供了新思路。下面,笔者将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围绕“讲好民间故事 传承多彩文化”这一活动主题,锚定主题式跨学科学习的育人目标,确定立足生情学情的活动主题,整合各学科资料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依托驱动型问题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并制定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案等内容,从而达到学习的进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锚定目标:聚焦核心素养,挖掘育人价值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学生通过调动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解决更为复杂多样的问题,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导向。[2]而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式实践活动中,目标既是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原点,也是预期成效的衡量终点。因此,在教师制定主题式学习目标时,应聚焦于语文核心素养,了解该年段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水平,再发散至其他学科,设立着力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性育人目标。如五上第三单元为“民间故事”单元,教师可确立如下目标:1、对民间故事进行阅读和搜集,产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汇总数据,了解民间故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力,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2、快速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人物形象及其美好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智慧等品质的赞许。3、借助多种方法,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提升学生的信息删选、提取能力和语用能力。4、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能丰富故事细节,以表演方式呈现独特理解。5、以书法、剪纸、绘画、戏剧等多种方式推荐民间故事,并召开故事会,分享民间故事,争当民间故事传承人,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确定主题:立足生情学情,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主题是整个实践活动的灵魂,一个恰当的活动主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应遵循这些原则:1、与新课标内容符合,突出核心素养;2、根植于教材,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3、立足生情学情,如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以确保活动兼具学术性与生活性、进阶性与趣味性,这样的主题会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能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民间故事”编排了三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的吸引力巨大,尤其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他们对于民间故事的探究欲和好奇心都极高,所以,教师可在思考后把“讲好民间故事 传承多彩文化”作为单元主题,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知识对民间故事展开探究,以此实现学科育人和综合育人。

三、设计任务:坚守语文本质,整合学科资源

1、创设真实情境,贯穿学习始终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应该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和活动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3]真实情境应具有几下功能:1、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2、可以引起学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3、能在课程学习中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衔接,增强实用性。“讲好民间故事 传承多彩文化”是五上第三单元的活动主题,所以,可设置“争当民间故事传承人”这一情境,学生要想成为民间故事传承人,需要完成“任务发布会”“读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展民间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子任务由一个具有真实情境的大任务串联而成,且贯穿单元始终, 促进了学生学习真实有效发生。

2、坚守语文本质,丰富实践活动。

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素养,这是活动目标之一,因此语文的跨学科学习仍应坚守语文学科本质。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跨学科学习中,在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无论是“读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还是“展民间故事”,均要注重培养言语实践。在此情况下,教师依循语文学科基本逻辑设计丰富多彩且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真实生活与文本内容交互起来,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3、整合学科资源,灵活活动内容

语文的跨学科学习可在坚守语文学科本质的同时与多学科建立联系,如五上第三单元的“争当民间故事传承人”任务中可关联到数学学科:各年级学生对民间故事了解程度的统计;可关联到音乐学科:通过歌声唱出动人的民间故事;可关联到美术学科:画好一幅民间故事连环画、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民间故事文创产品;可关联到信息、戏剧学科:演一演民间故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活动内容也可以灵活多样,以语文学科学习为核心,综合设计多学科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

四、探究活动:依托问题驱动,搭建适切支架

1、依托驱动性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驱动下的跨学科学习能促进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深度及广度。因此,在参与活动时,教师可以问促思,以问题为导向,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不仅如此,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时,也可以以问题为挈领,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断激发探究欲,促使其深入思考。当然,教师在设置驱动性问题时,也不能随心而欲,而要提炼学科知识,挖掘深层次问题。教师也可以由点及面,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促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思考。例如,在“讲好民间故事”这一主题中,教师可先以“为什么民间故事历经千年却仍具有强大吸引力?”等问题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探寻民间故事的价值。然后以“你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呢?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寄托呢?”等问题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了探究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民间故事中的事物进行跨学科的探究,让学生由科学、历史领域上升到对古代人民美好希望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理解,如“海力布之石是否真实存在呢?”“牛郎星和织女星真的相隔如此遥远吗?”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动态监督,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不断追问“如何更好成为民间故事传承人?”“还可以以哪些方式进行展示?”以此问题把控彼此间团结协作的方向和维度,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扩散、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搭建合理的支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搭建学习支架是为了助力学生快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支架作为“抓手”,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如五上第三单元的任务重、难点是要“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那如何“创造”?重点就在于要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这就需要一定的复述方法、策略作为“脚手架”。《牛郎织女(一)》的课后题“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提示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简略情节进行补白,引导学生从故事横向、纵向发挥想象。“口语交际”则提示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可以在故事的细节上再创造,并辅之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这些都是教材给我们的支架,通过搭建支架,学生从中抽取方法、表达具体,创生思维,学以致用。除语文学科支架,在“读民间故事”这一子任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图谱和能力结构,借助数学科学常用的图表支架,把握主要内容。如在“读民间故事”这一任务中设计如下活动:“细细地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品悟人物形象,完成下面的表格,想一想,你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赞一赞人物。”(见如1)通过图表支架顺利帮学生厘清故事中人物形象,从而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为学生感知人物性格、品质打下基础。又如在“讲民间故事”任务中,设置活动“现在我们要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具体、讲生动,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小道具呢?”于是,就有学习小组提出可以从网上搜集“海力布石”的资料,由这块石头的历史出发,变换顺序先讲故事的结尾,就会更加吸引人了。也有同学提出可以拿着“海力布石”的图片或者故事的连环画讲故事,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还有同学提出可以一边演、一边讲,这样就会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跨学科借助图表、历史资料、图片等支架拾级而上,在趣味横生的学习过程、实践活动中习得知识、练得能力,各项素养不断提升。

 

1 赞赞故事人物表

课文

主要人物

身份

特点

理由

猎人海力布

 

 

 

 

牛郎织女(一)

 

 

 

 

 

 

 

 

五、学习评价:借助评价量表,多元评价总结

1、展示作品成果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需要进行全员参与的、高质量的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既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运用,又要展现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使用。例如“我是民间故事传承人”活动中,学生可对创作的民间故事连环画、手抄报、习作、文创产品等进行展示,也可以将民间故事演一演、唱一唱、讲一讲,在展示过程中或者在成果展出后借助事先制定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对同伴进行评价,如借助表2对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检验达成情况。当然,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个性,因为这些作品是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成果展示,学生收获了满满成就感。同时,可视化的评价过程也能让学生之间随时随地交互,进一步提升自我调试能力。

2、开展多元评价

活动评价既可以检验活动的成效,也可以记录与反思学生的成长历程。活动结束后的最终成果固然需要进行评估,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性等方面也同样值得教师关注,因此教师可进行即时评价、反馈(见表3),以此激励学生重视活动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评价中,多元化的评价尤其重要,评价不能光看老师评价,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请同学、家长、甚至学校领导、学科专家进行多方评价。评价的形式也不局限于评价表,阐述表现、举手投票等均可以。相信,这种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大家从不同视角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确保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准确。

2 “复述民间故事”评价表

评价标准

等级

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能脱稿把故事讲完整。

☆☆☆

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情节。

☆☆☆

丰富细节,适当增加人物对话。

☆☆☆

表情生动,有一定的肢体语言。

☆☆☆

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或以个性化的方式,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

评价和建议:

 

 

3  学习评价表

评价标准

等级

参与

合作

创新

合计: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主动承担并研究任务

多次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

★★★★★

积极参与活动

认真完成分配的任务

多次提出建议,且大部分建议有创造性

★★★★

认真参与部分活动

能完成分配的任务

能提出建议,少数建议有创造性

★★★

较少参与活动

完成部分分配的任务

愿意提出建议,建议的创造性不足

★★

几乎未参与活动

不完成分配的任务

不发表建议

 

六、结语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条新路径,跨学科学习的优势多、形式新,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时就可从锚定目标、确定主题、设计任务、探究活动、学习评价这几方面进行探索,以会更好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逐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高乃松 胡贺.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J].小学语文,2024,6,76

[3]魏婓.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古典名著趣味阅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例[J].小学语文教与学,202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