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给文章塑形,剔除作文中的“油腻” ——浅议小学高年段记叙文的修改

作者:黄晨  日期: 2024-03-31  点击:

【摘要】通过研究小学高年段的作文,笔者发现学生们的记叙文问题主要集中在文章冗长、全篇无描写、对话生硬等几个方面,并尝试从粗线描筋骨,大刀除油腻,工笔添气色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质量。

【关键字】作文 问题 建议

 

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需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就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了基本要求,至少做到文通字顺,并且能适应日常生活需要。然而不得不承认,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学段仍然很难达到标准,因此在考试中作文失分很严重。语文应试越来越趋向于“得作文者得天下”的局面,作文在学生家长心中的地位一升再升,然而,明明练了很多次,写了很多篇,为什么作文依旧是考场的重灾区呢?

一、正视“油腻”现状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作文教学在所难免,从学生们的日常习作到考场作文中不断探索,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大多数文章看上去似无大碍,读起来却总是“不对劲”,尤其是近几年来,几乎每篇习作都是同样的开头,同样的结尾,同样的事例,学生的创作仿若一口枯竭的泉,涌不出新意,作出的文章如同一位油腻的老者,缺乏精神气。

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处:

(1)文章冗长,却不知所云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亲身经历的事,其实是要求学生把一件事讲具体,写生动,自己在文中真情流露。然而很多同学对“写具体”题解存在偏差。以一次出游为例,重点是写出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然而有的同学却要从老师宣布这个消息、购买零食开始写起,行文过半,文中的自己竟然还没有达到出游的目的地。过于冗长的铺垫影响了后文的重点表达。

(2)全篇无描写,宛如一本流水账

如果说事件的发展是文章的骨架,那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精彩的描写会让文章看起来丰满矫健。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时要求学生“一两个事例反映人物特点,并生动具体地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然而学生在写的时候往往只是一味地称赞“他真厉害、她真棒”,或是罗列这位“能人”获得的荣誉。比如,一位同学写到“芳芳跑步真厉害,她参加学校运动会打败了五年级的所有参赛选手;她参加全市比赛打败了宜兴市的所有跑步选手;她参加全国比赛,也打败了很多人,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整篇文章成为了“能人”比赛行程的记录表,没有具体的描写。作者只是将她获得比赛的奖项一样样列出来,这些成就是芳芳能力的一种证明,但是作为一片写人的文章,如果只有这些成就的堆砌,那这个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冰冷的、僵硬的。

(3)对话描写生硬,文字干枯

在五六年级还经常会出现考场作文,写一件令你难忘的事。很多同学都会选材写母亲送他去医院。文章的中母亲关切的话语成了难忘的一个部分,然而却出现了——“你怎么样?”母亲问。“我没事”我答。医生来了。妈妈问医生“我女儿怎么样了?”医生说:“她没事,挂完盐水就好了。”妈妈说:“好的,挂吧。”这样的对话十分生硬,根本无法让人体会到母亲的关切,读起来硬邦邦的,没有温度。

除此之外,还有的文章行文坎坷,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些问题真实存在,成为了作文教学路上的拦路石,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油腻”才会让学生的文章有所突破。

那么为什么小学生作文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第一,众所周知,每个学年段对于作文的要求不同,考核的标准、评分的尺度都不一样,许多学生仅仅抓住了要求中对于字数的要求,认为只要写到字数就是写完作文,对文章“质”的要求较低。

第二,现阶段科技的普及与发展,让获得“范文”的手段太简单,本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理念,许多学生过度抄袭,缺乏思考。不需要花时间花精力的“拿来”主义让抄袭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反而丧失了独立习作的能力。

第三,心浮气躁,过度自信,心中无丘壑就落笔行文,完成后不阅读,不修改,一笔尘埃落定。写到哪里算哪里的结果就是往往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文章语言不够严谨,用词不够精准。

作为老师,不仅要帮助他们克服习作中的惰性,更要给他们提供明确的方法指导和正确的修改建议。

二、正确定位,剔除“油腻”

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知识、能力、获知方法、情感态度的一次表达,因此作文水平的高低常用来衡量一位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很多学生不明白“表达”,表达就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简单的来说一次成功的表达就要成功传递能够被接受对象接受的思想。而作文,就是通过文字完成了这样一次表达,就小学高年段来说,需要学会并运用的文体有记叙文、新闻报道、写景状物、议论文、说明文,而考察时多考记叙文,以记叙文为例学生需要做到清楚、精炼,然后生动、深刻。

1、粗线描筋骨

成功的表达首先要做到中心突出,重点明了。

在作文教学指导之初,就要教学生审题。审题审什么?审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重点。

很多学生很疑惑,明明自己是按照题目要求写的,为什么自己的作文经常会莫名其妙地被判定为离题?我们来对比一下题目要求:

题一:写一个你心里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特点,通过的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六)

题二:以《我很佩服他(她)》为题,要求申请题目,重点写一件事,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简单对比这两道题目,不难发现,两题看似相似,实则有同更有不同。两个作文要求都是需要写一个敬佩的人以及他(她)让你敬佩的事,两篇文章都要有让人物描写和叙事描写,但是侧重点不同。第一个题目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一个人,写事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写事服务于写人,文章的重点在于人物描写。第二个题目要求重点写一件事,写清事情的经过,因此写人服务于写事,文章的重点在于叙事。

当清楚了侧重点时,写作就要有针对性。同一个题材,侧重点不通时,笔墨的方向应有所偏差。比如,清洁工辛勤工作适用于这两道题目。面对第一题时,重点在于对清洁工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可以记叙一道两件事例来丰满清洁工的形象。面对第二题时,只能挑选一件事例写清楚、写详细,在叙事中突出清洁工的特点以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2、大刀除油腻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经济的发展,当代小学生“不会写”的现象在逐渐的消失。孩子们考试时很少有写不够字数的,反而还出现了许多严重超标的作文。但是写到字数了,并不意味着文章已经写完了,事情已经讲清了。小学中年段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高年段则明确提出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且“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所以,小学生的记叙文要简洁地讲清楚,清晰地叙述事件。

1)缩短时间线。

   根据小学中高年段的习作要求,写事时学生需要做到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那么,在选材上就要注意选择的写作对象要具体,切口要小。选择时,有一个小窍门就是缩短事件的时间线。比如,在遇到写《一次挑战》时,若有要写的事是克服疲劳,完成爬山,那就直截了当从爬山开始写起,而不是从家里出发,或是计划爬山写起。再比如,要写《我学会了游泳》,叙事时可以从不会游泳开始到会游泳,而不用从早上起床出发开始写起。

2)减少重复语。

习作是思维的延伸与表达的整合,有时因为每个人语言方式的习惯性,我们会偏向于在表达时一直使用某一个词语,让人读起来难免有些“啰嗦”。比如,有位同学在写烧饭时这样表达“我先盛了一些米,然后打开水龙头,然后用力地搓洗,然后把水倒掉,然后用清水冲了两遍,然后放进电饭锅。”其中的“然后”可以用“再,接着,又,接下来”等词语替换,减少重复语带来的冗长感。

3、工笔添气色

精彩的文章如果无法做到处处精彩,那至少要保证全篇有一两处精彩之处。这些精彩之处可以是抓人眼球的开头,可以是精彩的动作描写,可以是渲染气氛的环境描写,可以是细腻丰富的情感描写,可以是富有深意的结尾等,总之,应该有一到两处闪光点。

在指导训练时,可以注意从三方面入手。首先知识呈现,以经典的实例片段给学生呈现关于描写的相关知识;再则感悟赏析,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精彩的名家片段,感受这种精彩所带来的魅力,制造学生的写作冲动;接着方法介绍,主要介绍一些写好细节的方法;最后片段演练,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模仿练习,在模仿实践中形成能力。而这就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勤奋的动笔练习。

三、形神兼顾,注重立意

间架结构搭的好,是优秀作文的第一步,而文章要出彩还需要神韵,这就离不开文章的立意了。这需要我们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不走别人走过的路,新颖的题材就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泻于我们的笔端,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新意。但是全新的立意对于小学阶段的同学来说,由于生活经历、社会阅历、阅读知识的限制,实在太难了。所以,不妨转换思路,以旧换新。在批改《一件难忘的事》时,我发现很多同学写的都是妈妈送她去医院,而有一位同学写的是自己陪妈妈去医院,这个经历让他联想到妈妈照顾自己的不易。相似的事例,不同的角度,却让人耳目一新,让他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

除了选材立意,行文时还可以变化叙述角度,改变表达顺序等来为自己的文章加分,让它更丰满,更神气。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会观察、会体会,更要会思考、会布局。

写好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老师学生共同的努力。一篇优秀的作文背后除了有大量的练习、阅读,一定还有不厌其烦的修改、斟酌。给文章塑形,需要学生正视文章的不足,也需要大胆地粗线描筋骨,大刀除油腻,工笔添气色,让文章有血有肉有身段。而教师在指导修改时若能给学生提供删减策略和修改方向,那学生的修改将事半功倍。